框架效应和自我损耗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以仿真气球模拟范式为例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sarsarahluck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决策的研究横跨了心理学、医疗保健和经济领域,基于风险决策领域中最著名的理论——前景理论,框架效应成为近年来研究者追捧的热点。所谓框架效应,是指个体选择哪个备择选项,依赖于决策结果被如何描述,在获益框架和损失框架下的描述会影响决策者的意愿。  研究一旨在探讨框架效应在仿真气球模拟范式(BART)上的表现,被试需要在两种框架下给模拟气球充气,在获益框架下,被试需要不断给气球充气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在损失框架下,被试需要不断给气球充气以尽可能少的避免损失。当个体的认知资源不足时,也会影响决策者的决策结果,本文在研究二中引入自我损耗变量,旨在探讨自我损耗和框架效应对风险决策的共同影响。本研究假设自我损耗和框架效应会共同影响风险决策,自我损耗促进决策者进行更多的冒险行为,且框架效应会在高损耗状态时被削弱。  本论文的两个研究检验了假设,研究一结果表明:采用经典BART范式和改编后的BART范式,证明了改编版BART范式在中国本土文化下的有效性,框架效应在BART范式上有所体现,即个体在损失框架下比在获益框架下更激进更冒险。研究二使用Stroop范式操纵被试自我损耗的状态,和两种框架下的范式结合,结果表明自我损耗和框架效应共同影响风险决策,与低自我损耗状态被试相比,高自我损耗状态的被试在两种框架下均表现出更多激进冒险的行为。  此外当被试处于高自我损耗状态时,会削弱框架效应,即个体在两种框架下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  总之,本研究证明了框架效应新的测量工具(改编版的BART范式)在国内的有效性,同时得出自我损耗不仅可以促进决策者进行冒险行为,也削弱了框架效应。
其他文献
通过两个实验将目标对象的权力和地位水平进行实验性分离,让被试对不同条件下目标对象的支配维度和热情维度进行社会判断,以此考察目标对象的权力和地位水平如何交互影响社会
儿童美术是不同于成人美术的。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了解自身和世界,借用艺术的方式来理解自己的经验和组织自己的思想,帮助学生发展创造力和表现力。美感、创造力和表现
近年来,高等教育体系日益完善,为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数量激增。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打造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促进人才
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的战略决策。截止2010年高考前,内高班在校生总规模达到近2万人,办班城市由当年的12个增至29个,办班学校由13所增至5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