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电场辅助煤泥水沉降试验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ztcl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的洗选加工作为洁净煤技术的源头技术,通常洗选1吨原煤要产生大约3m3的煤泥水,因此煤泥水处理对煤炭的洗选及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随着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的增加,煤炭中矸石含量增大,煤泥水利用传统的化学混凝药剂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利用新的处理技术即外电场辅助煤泥水沉降技术来处理难沉降煤泥水,该技术通过煤泥水中黏土类荷负电特性,使其在电场作用下加速其沉降,以下是通过该技术进行具体试验性研究。通过x衍射仪、激光粒度分析仪以及zetaprobe等设备对某动力煤选煤厂和某炼焦煤选煤厂煤泥水中矿物组成、粒度组成以及煤泥水中颗粒电动电位等特性的研究分析得出,两选煤厂煤泥水中的煤泥中除含有大量的高岭石、石英外,还含有少量的蒙脱石、绿泥石和方解石等矿物。两选煤厂煤泥水中煤泥颗粒粒度主要集中在-0.045mm粒度级,占总量的70%-80%,某动力煤煤泥水中-0.045mm粒度级平均粒度为4.15um,其灰分为71.57,某炼焦煤煤泥水中-0.045mm粒度级平均粒度为3.029um,其灰分为65.00,两选煤厂煤泥水中-0.045mm粒度级中煤泥的灰分都非常高。某动力煤煤泥水中的电动电位值为-26.2mv,某炼焦煤煤泥水中的电动电位值为-32.3mv,其电动电位值相对都不大。另外,两选煤厂煤泥水中煤泥灰分分别为38.12和57.70均较高,浓度分别为17g/L和35g/L通过改变外加电场条件(电压大小、加电场时间、电极间距离、沉降杯横截面积),改变煤泥水特性(pH值、浓度、粒度),改变加药剂量(絮凝剂量、凝聚剂量、混凝剂量)等因素,对外电场辅助煤泥水沉降试验性研究得出结论表明。随着加电场时间的增长或加电场电压的增加或两电极板间距离减小或沉降杯横截面积减小,两选煤厂煤泥水初始沉降速度均变小,上清液透光率均变大,当加电时间为10min时,某动力煤煤泥水初始沉降速度最大为0.81m/h,但上清液透光率最小为61.2%,当加电电压为1.4kv时,某动力煤煤泥水初始沉降速度最大0.70m/h,但上清液透光率较小为40.1%。随着煤泥水pH值的增加,两选煤厂煤泥水初始沉降速度增加,上清液透光率减小。随着煤泥水浓度增加,两选煤厂煤泥水初始沉降速度及上清液透光率都减小,而不同粒度级煤泥水其沉降规律性不强。外电场与絮凝药剂、凝聚药剂、混凝药剂共同作用其煤泥水沉降效果均好于仅外电场作用下沉降效果,只有外电场与凝聚药剂共同作用初始沉降速度小于仅外电场作用下煤泥水初始沉降速度。以上试验数据及规律对煤泥水处理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给与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有利于解决难沉降煤泥水的沉降澄清处理。
其他文献
当前,全球常规能源匮乏以及环境恶化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风能。随着全球风电发电量的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带来的是风电并网规模的逐年扩大,由于风电场出力具有波动性以及无法准确预测性,因此风电并网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并随着风电并网容量的持续增大,其风电出力波动对电网稳定性造成的影响逐渐加重,若大规模风电并网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会严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浮选是细粒煤分选的主要方法,一般采用煤油作捕收剂,但选煤厂普遍存在着浮选精煤回收率低,选择性差、药耗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浮选效率的提高。因此筛选药耗低、选择性好的捕收剂
自机械采煤以来,破煤方式均为破碎式落煤为主,使煤炭因为落煤方式而变为末煤,并且破碎式落煤耗能巨大,工业生产经济成本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机械破煤方式——锯割式破煤方
煤矿动力扰动作用下的动力灾害防治随矿井向深部延伸越发突出。本文分高应力巷道围岩动力扰动为瞬态卸压扰动和应力波扰动,以砂岩为研究对象,以理论计算、数学建模和数值分析
现阶段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战略发展当中,应该真正地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我们应该结合石油石化企业战略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引入科学
开展汽车运动状态在线测量及预报技术研究,提前预报汽车未来时刻的行驶运动状态,预先警示驾驶员,甚至直接驱动车辆控制系统,对于提高车辆行驶主动安全、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将起到十
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但随之发生的自然灾害、各类事故、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影响范围越来越大。进入新世纪以来,频发的自然灾害与公共事件督促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