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赵树理和柳青,都是20世纪农村题材小说的“铁笔”作家,他们不仅把毕生创作贡献给了农民群众,而且一生心系农村、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然而他们的创作轨迹和作品风格却大相径庭,赵树理致力于“大众文艺观”的普及和“问题小说”的创作,以一大批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在解放前后各个不同时期阶段斗争的现实。柳青坚持“生活是创作的基础”的创作观念,以现实主义基础上的浪漫主义书写了农村创业之史诗巨著。其人格也好,其文风也好,都是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后辈深思和学习。本文主要从三部分入手,运用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文本细读法等方法,将赵树理和柳青进行相对全面的平行比较研究。引言部分,梳理60多年来两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以期还原他们在文学评论历史中的真实面貌,与后文的重新定位形成照应。第一部分,结合赵树理和柳青各自的人生道路,主要叙述他们和而不同、各有千秋的创作经历和创作观念,为后文关于他们的艺术风格的比较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亦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情节结构的布置、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入手,将赵树理和柳青创作的艺术风格进行较详细地对比,以展现赵树理小说的浓郁现实主义风格和柳青《创业史》的现实主义基础上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第三部分,以两人的作品为重点,对上世纪近百年里农村题材小说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从地域影响的角度,强调赵树理对山西作家群体、柳青对陕西作家群体的深远影响。最后,从文风延伸到人格,肯定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大公无私的献身精神,阐述赵树理与柳青的精神内涵对当代文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