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粒形的分子遗传分析及穗长基因HL1的精细定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o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产量一直是小麦育种家的最主要目标。籽粒形状和穗长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因此了解籽粒形状和穗长的遗传基础及形成的分子机制对小麦遗传改良、促进产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控制籽粒形状的遗传因子及其与粒重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南大2419×望水白重组自交系对影响籽粒性状的粒长、粒宽、粒厚和粒重进行了分析。在该群体中这些性状呈正态分布且表现超亲分离现象,表明它们受多基因控制。相关性分析表明,百粒重与籽粒的长、宽、厚呈显著正相关,与粒宽和粒厚的相
其他文献
背景  健康管理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活动,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结合形成的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居民健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管理与服务平台,在促进社区医疗、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方面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是在武汉市黄陂区健康管理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横断面调查,探讨健康管理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水平。  目的:  本研究拟提出并解决
提高玉米产量提升玉米品质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通过种植密度持续增加而获得的产量遗传增益十分显著,因此培育紧凑型玉米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当前市场对高品质鲜食玉米的需求与日俱增,培育甜糯型鲜食玉米品种已成为当前玉米品质改良的重要方向。然而基于杂交育种技术的传统玉米育种,育种周期长、效率低以及在改良目标性状的同时因连锁累赘问题引入不良性状严重制约了优良玉米品种的选育进程。CRISPR-Cas9
学位
棕色棉是一种陆地棉,是棉纤维具有天然颜色的棉花,纤维中的颜色是由色素沉积形成的。因棕色棉棉纤维有着自然色彩,在加工中无需印染,既节约了成本,又降低了污染,但棕色棉棉绒短、色素分布不均匀、色素遗传不稳定等的缺陷,其生产与应用受到了严重制约。原花色素合成途径中的相关结构基因(F3H、DFR、CHI、ANS、ANR等)已从棕色棉纤维中克隆出来,通过与棕色棉色素的化学性质相结合,初步推断出棕色棉纤维色素的
学位
茶树(Camellia sinenesis)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由其加工成的各种茶饮,风味独特,营养与保健成分丰富,是广受消费者欢迎的非酒精型健康饮品。近年来,利用生物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作物质量(矿物质、营养物质和特殊代谢物的含量),日益普遍。农杆菌介导的DNA导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植物的生产,以改善作物的农艺性状和营养价值。然而,在茶树遗传转化的组织培养和再生环节中,常因外植体分泌的酚类物质的
学位
当前我国小麦生产中仍存在水肥管理不合理、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水肥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明确灌水量和施肥量与作物生理特性-养分吸收-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本研究通过4个生长季(2014—2018年)冬小麦控水控肥滴灌施肥试验,在冬小麦生育期设置了3个土壤水分下限灌水水平:正常灌水(W1)、适度水分亏缺(W2)和中度水分亏缺(W3),3个施肥水平(N-P_2O_5-K_2O):F1(
学位
油橄榄(Olea europaea subsp.europaea var.europaea L.)为木犀科(Oleaceae)木犀榄属常绿乔木树种,是世界著名木本油料树种,主要栽培于地中海地区。目前油橄榄品种记录名称多达1250个,分散在54个国家和地区,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非常普遍。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自国外引种油橄榄品种150多个,在甘肃、四川、云南等地推广种植,目前栽培面积已达11
学位
随着西部农业结构调整,在复杂物理环境下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气候、紫花苜蓿和环境资源的协同调控管理至关重要。现有研究侧重于物物相联的物理环境构建,在精准调控中对作物生长动态及其与物理环境的反馈关注度不够,从而影响了调控策略的精准性。农业信息物理系统(agriculture cyber-physical systems,ACPS)是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CPS
学位
磷(P)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基本元素。磷素是继氮(N)之后作物生产中最重要的矿质养分,作物生产中土壤需要充足的磷供应。然而,在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其他作物系统中磷肥的过度使用都很常见。在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中磷素主要以无机态形式存在,约占土壤全磷的70-80%。然而磷素在施入土壤后大部分被土壤吸附固定转化为缓效态和高稳态积累在土壤中。磷肥的较低利用率使得大多数磷素积累在土壤中,形成了巨大的潜在磷库,不
学位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主要的环境因素,也是全球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气候变暖已经引起全球降水格局剧变和蒸散量增加,未来干旱的发生强度和频率预计将会进一步增加。现有关于作物干旱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评估与预测方面,而对作物水分利用特征和适应策略认识不足。为此,深入了解作物对干旱的响应过程及其机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3-2014年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溉方案的玉米持续干旱模
学位
气候变化和现代城市化进程使得威胁粮食生产的土壤盐渍化问题更加突出,在世界上,主要小麦生产国,如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等也是世界上盐渍化土壤面积最大的国家,选育耐盐小麦品种对保证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代小麦育种体系中,育种过程多依据在高营养和最佳田间管理条件下测得的单产相关指标来选育品种。经过数十年的现代育种选择,目前主要小麦推广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已变得较为狭窄,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环境胁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