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镀工艺需加入大量络合剂使金属能稳定附着在材料表面,形成稳定而有效的镀层,但过量的络合物会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反应产生稳定的螯合物,传统的重金属离子去除方法已无法将其有效去除,致使含络合物重金属废水成为电镀废水中的难点问题,因此,探究出此类电镀废水的工艺流程及最佳工艺参数迫在眉睫。本论文研究的电镀废水取自安丘某电镀厂,电镀废水为含有铜镍离子的综合化学镀废水,通过对该厂15mg/L铜离子和256mg/L镍离子的低浓度废水进行的对比试验表明:螯合剂沉淀法去除率低,不适合该厂废水的低浓度处理。Fenton氧化法破除金属铜镍络合物后,再加碱沉淀后废水铜镍离子浓度达到0.5mg/L以下,处理效果较好。对于较高浓度的化学镀铜镍废水,氧化型铁氧体法能把废水中1250mg/L铜离子和471mg/L镍离子浓度降低至56mg/L和82mg/L左右,处理效果较好。对该厂的高浓度废水采用铁氧体法对重金属废水进行预沉淀处理,然后采用Fenton氧化法破络处理,经过加碱沉淀处理从废水中去除重金属铜镍离子。考察了废水沉淀pH、质量比m[FeSO4·7H2O]:m[Ni2++Cu2+]、双氧水投加量、反应温度、搅拌时间对铁氧体法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如下:在沉淀pH为10.0,双氧水的投加量为27.75g/L,m[FeSO4·7H2O]:m[Ni2++Cu2+]为18,反应温度为45℃,搅拌时间为30min时,出水铜离子平均浓度从1250mg/L降到55.74mg/L,镍离子平均浓度从471mg/L降到82.46mg/L,铜镍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54%、82.59%。对于低浓度废水,研究了初始反应pH、m[FeSO4·7H2O]:m[H2O2]、双氧水的投加量、沉淀pH、反应时间对Fenton氧化破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再经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正交实验表明:铜镍离子去除率的最大影响因素都是H2O2的投加量,而影响铜离子去除率的次要影响因素是m[FeSO4·7H2O]:m[H2O2]和初始pH,最小的因素是反应时间和沉淀pH;对于镍离子的去除率的影响,沉淀pH为第二影响因素,m[FeSO4·7H2O]:m[H2O2]次之,初始pH和反应时间影响因素最小。在初始pH值为3.5,双氧水投加量为38.85 g/L,硫酸亚铁与双氧水的质量比值为m[FeSO4·7H2O]:m[H2O2]=1.2,沉淀pH为10.5,反应时间为20分钟的条件下,铜镍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9.80%、99.66%,处理后的废水中铜镍离子含量分别为0.11 mg/L、0.28mg/L,能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表2排放要求。通过对铁氧体法和Fenton氧化法两步处理方法试验发现:处理1m3高浓度废水,铁氧体法需要36.08元,Fenton氧化法需要74.19元,总试剂费用为110.2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