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充氮储藏对大豆部分理化品质变化的影响。以2011年新产东北大豆为研究对象,人为控制其水分含量(12.2%、13.6%和14.9%)、储藏温度(20±1℃、25±1℃和30±1℃)和氮气浓度(98%、90%和78%),将所有实验样品置于人工气候箱内进行储藏,每30d取样品分析其酸值、过氧化值、粗蛋白含量、水溶蛋白含量、老化生理生化指标、压缩特性等,主要结果如下:(1)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大豆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随储藏时间延长而增大,水分含量越多、储藏温度越高,大豆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上升越迅速,充氮可延缓油脂品质下降。各储藏因素对大豆油脂酸值变化影响的顺序为:水分含量>储藏温度>氮气浓度;对油脂过氧化值影响的顺序为:水分含量>储藏温度>氮气浓度,由此可见影响储藏大豆油脂品质最重要的因素是水分含量。(2)不同储藏条件下大豆粗蛋白含量维持于39.12%~41.74%之间,没有明显变化趋势。而大豆可溶性氮含量(NSI)则随储藏时间延长而持续降低,高水分、高温及低氮气浓度时大豆NSI下降速率更快。不同储藏条件下大豆NSI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对大豆NSI影响的顺序为:储藏温度>水分含量>氮气浓度。(3)不同储藏条件下大豆的发芽率均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同时,浸出液电导率和丙二醛不断升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不断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先升后降。不同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大豆发芽率与电导率间相关系数达-0.986。充氮储藏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缓大豆老化劣变,低水分、低温能较好的保持大豆储藏品质。(4)不同储藏条件下大豆压缩特性会有所变化,随着储藏时间延长,破裂点处压缩位移增大,硬度下降。高水分高温下大豆硬度较低,大豆较软,不利于大豆的加工。研究结果表明,储藏过程中控制大豆水分含量是保证大豆储藏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低温储藏也可延长大豆的储藏期,而充氮储藏可在低温、低湿条件下辅助延长大豆储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