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之走向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fdghghjhghj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魏之际中国学术起大变化,传统文学在汉魏之际起大变化乃是其中最显著的内容之一。关于这一时期的文学变化,研究者用一个形象的说法予以概括,即“文学自觉”,这是汉魏之际乃至整个传统文学最基本的命题之一。但长久以来,学界对其一直争议颇大。传统研究往往把“文学”视为一个独立、封闭的自为领域,考察其内部增加了哪些因素,增加了多少,以此作为评判是否自觉的依据,由于缺乏比照,因而造成了各异其说的研究局面。事实上,如果说整个文化系统是一个网络,那么文学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如果说文化网络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地调整着自身系统的结构,那么文学正是在这一不断调整的历程中形成自身的发展轨迹的。所以考察“文学”在整个文化系统中的历史变迁过程,为“文学”确定比照的坐标,是探讨“文学自觉”问题必然的逻辑前提。 考察文学与从事文学创作之文人群体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存在、发展情况,是认识汉末魏晋文学变迁的基础,只有在对此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才可能具体探讨“文学自觉”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全文共分七章: 导论:“文学自觉”问题与汉末魏晋文学的变迁。首先对20世纪“文学自觉”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对其中主要的研究方面及研究趋势予以辨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理据及展开的思路。 第一章:汉代的“文化格局”与“文人群落”。汉代经学为文化格局的核心,相应地,从事经学的经生儒士成为社会文化群体的主流;同时,在推尊经学及建构经学“大一统”文化格局的过程中,基于现实的要求,“文学”被降为“小道”,相应地,从事“文学”的专业“文士”被视为“俳优”。上述局面的形成与文化传统有关。在古代的文化传统中,由于建构礼乐制度的需要,“诗”的“乐用”功能被日渐突出,而其“感于哀乐”的原初本性却遭到限制和剔除,“诗三百”逐渐变成“诗经”,造成了“诗”不可逾越、不可擅作的“经典”特性。如何突出“诗”的“经典义”而遮蔽“原初义”,历代对“诗”进行了不断的生成转化,这些历代的“认识”层累成“传统”,深深地影响着后世人们的认识观念及“诗”的实际发展。汉代“文学”及“文人”的境遇正是这一传统在汉代被强化的结果。汉代所形成的文人及文学格局又构成了下阶段文学发生变革所要针对的前提。 第二章:汉末曹魏文人群体的分化与重组。传统的御用文人经过两汉经学的陶铸,在思想上已完成了儒学化改造,所以对传统经学统治话语进行颠覆的历史挑战并不是由他们来牵头完成的。汉代文化及文人格局发生改变的契机产生于汉末的阶层政治斗争。为与外廷的士大夫势力争夺话语统治权力,汉灵帝建立了与太学对抗的“鸿都门学”,专门延引书画辞赋作者并许以官爵,一向被士大夫轻视的此类人士第一次挤入到统治者行列。曹氏是汉末内廷阉宦势力的代表,其继承了“鸿都门学”的经验及作为,大量延引才艺之士,形成了曹氏阵营“尚文辞”的总体文化倾向。在曹氏阵营当中,“才艺之士”构成了与传统士大夫“对等”的政治势力,表明在曹氏政治的带动下,“文士”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这也标志着社会文化构成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文”与“经”等列“并重”的趋势初步显现。 第三章:曹魏时期文学创作的历史变迁。曹魏拟乐府创作的大量出现,突破了传统不大作诗的积习与“禁忌”,大力拟作乐府也标志着诗歌创作由以歌诗为主向以徒诗为主的阶段转变;同时,曹魏文人自作诗、言己志的创作态势突破了传统“诗言志”多言群体、社会等集体意志的潜在规范,进一步解放了诗体,自
其他文献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和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关键环节。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如何解决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问题
本文基于绿色制造的理念,提出了一项可望从根本上强化加工区换热过程的独创构想——关于低温气动喷雾射流冲击强化换热的构想。该项构想的核心是凭借低温气动喷雾射流冲击集
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对耕地需求量进行预测,采用多指标构建耕地需求量预测模型。根据2005~2014年吉林省耕地面积和人口数据,通过预测区域总人口、人均粮食需求量、粮食自给率、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且发病率近年来呈增长趋势。据近期全国卫生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00余万人,每
1998年后,我国财政改革的重点转向了财政支出体制,目标是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财政部前任部长项怀城于2000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
目前,三态电流滞环控制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大多数应用场合使用的是三态 DPM 电流滞环控制技术,其调制信号频率的大范围离散变化,致使逆变器输出滤波器设计较难、体积
分期修建高等级公路能有效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公路建设资金不足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公路快速畅通之间的矛盾。论文针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公路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了经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壁垒正在被逐步消弱,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活动空间也日益缩小,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来愈广泛地利用,正以一种超乎
上世纪50年代,项目管理作为典型的计划管理方法逐渐被行业认可。项目管理的工程实践,相较于理论研究的时间要早很多。到了1960年代,才正式系统理论被全球各国展开全面、系统
当今世界,共有大小2000多个民族,以国家或地区为载体,形成不同的民族经济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民族经济体发展问题成为当代引起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面对新世纪经济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