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方在基础设施项目中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政府选择具备互补优势的社会资本参与方,形成协同能力,制定有效的风险分担、激励和监督惩罚方案,促进双方协同发展,实现PPP项目的协同效应。首先,本文分析PPP项目协同效应的内涵和产生机理,发现PPP模式的协同效应是项目参与方充分利用互补优势,使政府或者社会资本参与方能够实现比各自预期单独行动更好的效果,提高效率,达到共赢的局面。因此,在评估项目价值的过程中,应该考虑项目参与方充分利用互补优势、协同努力所创造的价值。而以往有关风险分担、激励和监督惩罚的研究没有考虑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方的互补优势,忽略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协同能力,造成PPP模式下基础设施项目的价值被低估,进而导致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方之间风险分担、激励和监督惩罚等决策的失误。其次,本文考虑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方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协同能力,研究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方之间的投资风险分配。研究结果表明,当政府选择风险管控能力互补的社会资本参与方时,双方协同发展,不仅降低PPP项目的投资风险损失,而且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方提高各自的风险承担意愿,积极承担项目风险。最后,本文比较PPP项目的协同效应与合作研发的协同效应,提出PPP项目的总产出模型。结合协同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考虑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方的努力和协同能力,分析协同效应下的PPP项目激励机制和监督惩罚机制。研究结果表明,PPP项目协同效应系数的增加,不仅促进双方增加努力,增大对社会资本参与方的激励,也提高PPP项目总收益。当社会资本参与方存在投机行为时,双方的协同合作、激励和监督惩罚等措施,能够有效地抑制社会资本参与方的投机行为。并且当协同效应系数增加时,可适当地增大对社会资本的激励强度,减小政府的监督惩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