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树脂增容的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共混体系结构和性能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qxq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熔融共混法以K树脂作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共混材料,检测了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借助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LM)、流变仪等仪器,研究K树脂对PP/PS共混物力学性能、相容性、结晶与熔融行为、结晶形态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对于PP/PS体系,表现出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但缺口冲击强度均大幅度下降;对于PP/PS/K体系,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既保持了PP/PS体系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又具有良好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此外,K树脂对PP/PS体系的影响程度与PP分子链结构有关。对于共聚型PP-J340体系,K树脂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该体系的冲击强度。当PP/PS/K 树脂三元体系的配比为80/20/7时,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对共混物断面的SEM观测表明,K树脂改善了PP/PS体系的相容性,有利于PS相在PP相中的分散,使PS分散相细化。对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Tg)测试表明,K 树脂的加入使PP和PS两相Tg温度相互靠近,说明共混物的相容性提高。PP-J340体系两相Tg靠近程度比同一K树脂用量的PP-F401体系大,则PP-J340相容程度较PP-F401体系大。   偏光显微镜分析表明,K树脂的加入使PP/PS体系的晶粒极大细化,黒十字消光现象更加明显。随K树脂用量的增加,PP-J340体系晶粒尺寸逐渐减小而PP-F401体系的晶粒尺寸并无很大变化。当PP/PS/K树脂的配比为80/20/7时,晶粒尺寸最小,晶粒的分散性明显优于其它配比的共混物。DSC分析表明,K树脂的引入使PP/PS 共混物结晶速率和结晶能力略有降低。   流变性能分析表明,纯PP、PP/PS以及PP/PS/K树脂共混物均属于假塑性流体,呈“剪切变稀”流变行为特征。K 树脂的加入增加两相间的粘接力,使共混体系的剪切应力和表观粘度提高。PP-F401体系的流动性较PP-J340体系好。纯PP、PP/PS以及PP/PS/K树脂共混物在低剪切速率下能够很好地符合幂率方程。
其他文献
环境响应性润湿智能表面在微流体装置、智能膜、可控药物释放、传感器及湍流研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目前,光响应水润湿性可逆转换已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光响应油润湿性的研究鲜有报道。长氟碳链(-CnF2n+1,n≥8)化合物表面自由能极低,适于该类智能表面的制备,然而长氟碳链难被生物降解,具有持久性和累积性,严重危害环境,影响生物体及人类健康。本课题以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与
在材料科学领域,有机功能分子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以及优良的光电活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荧光材料理论最大内量子效率为25%,而磷光材料理论上可达100%,这将极大的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在各类磷光重金属配合物中,平面四方形铂配合物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能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s)、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细胞成像及分子自组装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配体的共轭程度、刚性大小、取代基
嵌段共聚物由于其自组装的特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通过受限的方法调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结构的取向,获得了一系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颖结构。本文采
当化石能源的逐渐减少与人们能源需求的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科学家们开发新型的绿色能源显得至关重要。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洁净的新型能源,是主要依赖锂离子在正负电极之间往返穿梭进行工作的一种可循环电池,更因其具有绿色环保、快速充电、较高的能量密度等优势而备受研究者的瞩目。近年来商业碳材料常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传统负极材料,但因自身理论容量值较低而使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如不能满足汽车动力能源的高能
学位
超分子主客体化学由于其潜在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已知的客体分子中,偶氮苯及其衍生物对各类自然刺激具有响应性且同时伴随显著的结构变化,进一步可以控制其
本论文研究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NO2气体传感器,主要包括四部分的工作:⑴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In2O3纳米晶,首次研究了SiO2掺杂的In2O3纳米晶对NO2气体的气敏特性。所
为了进一步探讨稀土掺杂材料在蓝绿波段的上转换发光机制,本文采用传统的熔融技术制备了不同基质材料的氟氧化物上转换微晶玻璃。 本文通过分析差热曲线,确定了实验的最佳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