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1年,证监会提出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审计收费的数字以更加合理规范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意见可信度;在2009年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扩大了轮换范围又提出审计师轮换问题,究竟这一制度实施的效果如何,审计师轮换能否提高审计质量。基于以上两点构成本篇文章研究主要内容。近年来审计收费呈现猛增趋势,并且审计收费公布之后,从得到数据可以研究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审计师轮换制度研究主要基于新制度刚刚强制实施,近几年,中注协在年度审计快报中披露了机构变更等内容,说明新制度逐渐运行,那么,新制度能否提高审计质量成为另一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两大部分系统的分析了审计收费和审计轮换的问题。理论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审计起源、审计质量定义、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审计发展历程,再分别介绍了公共产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契约论以及他们对于本文的借鉴意义。在对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过程中,通过收集1503家上市审计有关资料,建立收费与质量模型,以特殊性审计收费作为因变量,审计意见改善为审计质量衡量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等检验,说明回归结果可信度较高,然后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得出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特殊性审计收费与审计意见改善成正比例关系,说明收费越高,审计质量损害程度越大,有购买审议意见倾向。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当中,存在经济体制不健全、忽略股东利益等问题,降低身段争夺客源维持生存成为事务所首选。鉴于强制审计,作为审计相关工作人员仍然卖方市场,大所知名度较高,虽然有比较稳定客户源,但是在经济利益面前,仍然可能不会保持独立性、谨慎性,有发表不恰当意见可能性。不知名小所不能按照审计准则发表恰当审计意见,比如在接纳新业务之前,不去了解上家发表非无保留审计意见原因。综上几点原因,审计收费越高,审计质量越低;二者关系成负相关关系。另外,在新制度变更与审计质量相关系研究过程中,我们选用了899个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了变更与审计质量的模型,本文数据处理使用SPASS2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其中,选取了自愿条件下以及非自愿条件下审计师变更、事务所变更为四项作为因变量,分别研究国企以及非国企变更与审计质量关系,得出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回归结果。我们从中分析得出,企业发生自愿轮换审计师的情况较多,企业发生轮换事务所的情况比较少。强制条件下的审计师轮换与审计质量正相关;非国有企业,强制轮换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质量高度负相关,但在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政府操纵行为,分析结果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没有表明自愿性轮换审计师和自愿性轮换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质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自愿轮换政策在提高审计质量的作用方面不能发挥预期的效果,这对我国提高审计质量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