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脂血症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降低人体血浆胆固醇水平是主要的防治手段,抑制胆固醇吸收是预防高脂血症发生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亚麻籽中提取的肽进行研究,优化了其酶解工艺并进行了分级制备,然后研究了亚麻籽肽体外降胆固醇作用,进一步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探讨其对Caco-2细胞胆固醇吸收转运的影响,最后通过高脂饮食诱导高脂血症大鼠,探究了亚麻籽肽体内降胆固醇作用及机理,为亚麻籽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Protease M水解亚麻籽分离蛋白制备亚麻籽降胆固醇活性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采用超滤技术对最佳酶解工艺下制备的亚麻籽酶解物进行分离,并进行降胆固醇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5%、底物质量分数2.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h,在此条件下酶解肽的胆固醇胶束溶解度抑制率(The inhibitory rates of cholesterol micelle solubility,CMSIR)为53.19%;分子量分布显示≤1kDa组分所占百分比最高,达65.54%;超滤分离结果显示相对分子质量≤1 kDa的组分降胆固醇活性最强,胆固醇胶束溶解度抑制率达72.39%;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超滤后分子量≤1 kDa组分的总疏水性氨基酸含量较超滤前提高了 15.97%,赖氨酸/精氨酸的比值明显低于超滤前,这可能是其降胆固醇活性强于超滤前的主要原因。2、进一步探讨了亚麻籽肽分子量≤1 kDa超滤组分的体外降胆固醇作用。结果表明:亚麻籽肽对胆固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2.5mg/mL的亚麻籽肽对其清除率达到了68.24%;不同浓度亚麻籽肽对胆酸盐有一定结合能力,12mg/mL的亚麻籽肽与牛磺胆酸钠、水合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的结合率分别达到了 52.05%、65.12%和68.29%;亚麻籽肽对胰脂肪酶和胆固醇酯酶具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6.20mg/mL和4.57mg/mL。此外,亚麻籽肽对胆固醇胶束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12mg/mL的亚麻籽肽对其抑制率达到57.18%。综合以上结果,可初步推测亚麻籽肽在体外是通过清除胆固醇、结合胆酸盐、抑制胰脂肪酶和胆固醇酯酶的活性及抑制胆固醇胶束的形成,起到了降低胆固醇的作用。3、以Caco-2细胞单层为模型,初步探讨亚麻籽肽分子量≤1 kDa超滤组分对胆固醇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21d后,Caco-2细胞单层模型TEER值达到了529.76Ω·cm2,AP和BL侧的碱性磷酸酶呈不对称分布,21d后的Caco-2细胞基本铺满培养板,模型建立成功,可以作为体外模型研究小肠吸收转运情况;亚麻籽肽浓度为1.2、2.4、4.8 mg/mL时,对肽可能通过抑制Caco-2细胞胆固醇的吸收转运起到降胆固醇作用。4、利用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探究了亚麻籽肽体内降胆固醇作用机理。以32只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喂食高脂饲料,亚麻籽肽的灌胃剂量选取200mg/kg和800mg/kg,灌胃2mL/d,实验周期为4周。结果显示:低、高剂量组亚麻籽肽均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体重;低、高剂量组亚麻籽肽均可有效降低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提高HDL-C水平;而且低、高剂量组亚麻籽肽组都能明显提高大鼠肝脏ABCG5/8和CYP7A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PC1L1 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亚麻籽肽具有较强的降胆固醇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提高大鼠肝脏ABCG5/8、CYP7A1水平和下调NPC1L1的表达,抑制了胆固醇的吸收转运并增强了胆固醇的转化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