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理想电学特性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hu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rgan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OFETs)作为现代有机逻辑电路的基本构建模块,因其特殊的电荷输运机制和在大面积柔性有机电子产品中广阔的应用前景俨然已成为有机电子学的前沿科学。然而该领域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的科学问题,如“OFETs的非理想电学行为”。近些年来随着材料和纳米科学的迅速发展,被报道的OFETs,尤其是高迁移率的器件,大多呈现出非理想的电学行为(电流-电压(I-V)曲线),该类器件往往难以通过传统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模型进行电学性能参数的准确提取,比如载流子迁移率(μ,是衡量OFETs性能优劣的最主要性能参数之一)。由于缺乏相关问题的研究和理解,人们往往会采用最高的迁移率值进行报道,这种情况下极容易造成OFETs性能的过高估计。这一问题极大地阻碍了人们对有机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载流子传输机制和构筑高性能OFETs及柔性集成电路相关研究的深入探索,限制了该领域的长足发展。因此,本文基于理解与优化OFETs的非理想电学行为、准确提取非理想型OFETs的迁移率和非理想型OFETs器件功能化应用研究三个方面做系列深入研究寄希望于解决上述科学难题,主要内容如下:1、对诱发OFET非理想电学行为的主要“有形”因素进行定量定性的实验探究,以便深入懂得和优化非理想型OFET器件。“有形”因素具体包括“三界面”(半导体形态学效应,顶电极构筑方法以及绝缘层表面性质的影响),“三构造”(沟道长度,双沟道和边缘电流影响)和“三外因”(电场,温度和空气稳定性)。实验结果印证了(1)接触电阻(Rc),电荷捕获以及散射效应是导致器件出现非理想型电学性能的内在原因;揭示了“有形”因素往往基于上述内因(≥2种)为“纽带”诱发器件出现非理想的电学行为以及论证了器件表现出的迁移率高(低)估(相较于初始器件)是上述内因“动态竞争”后的产物;(2)以“制备理想型高性能OFETs”的角度发展了一些高效的器件优化策略。如证实“界面协同策略”(可转移的复合电极+弱极性聚合物修饰层)来解决高性能有机单晶器件面临的非理想曲线的问题;如建议通过图案化半导体(或电极)、利用长沟道器件、合理的电场强度和温度以及封装层等辅助手段来规范化制备和测试OFET器件以便准确评估新型高迁移率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能参数等。上述研究结果为“如何从非理想型器件中准确地提取迁移率等电学性能参数”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充实的实验基础,同时也为高性能OFETs器件及其电路的构筑和优化提供了高效的指导策略。2、基于霍尔条形(hall bar)器件构型,对现有迁移率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MOSFET模型;Y-function方法、G-function方法、真实因子(γ)方法、霍尔测试(hall effect)以及栅四探针(g FPP)方法)进行了定量地比较性研究。旨在让研究者明晰现有方法解决“非理想型器件迁移率准确提取”问题上的不足,以便科学地选用上述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提出了一种简便且高效的计算模型即H-function model来解决上述难题。该模型主要基于传统的MOSFET模型的线性区公式,利用非对称的背靠背肖特基二极管(BBASD)和镜像力(Mirror force)模型对其进行修正。最后用开启电压(Von)代替公式中的阈值电压(VT)。模型验证结果和符合实验事实的模型拟合规律有力地证明该模型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为准确评估非理想型OFET电学性能参数提供了理论指导。3、我们证实了一种基于非理想型OFET实现特殊功能化的研究实例,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结果可简述为:利用构象型有机半导体分子2,7-二(蒽-2-基)萘(2,7-DAN),通过热力学参数调控出了一种基于“纳米芽”薄膜形态的新型高性能光记忆晶体管(OMTs)。该类型器件同时实现了良好的场效应性能(迁移率高达3.3 cm~2/V-1s-1)和高效的光存储功能(存储窗口超过45 V;窗口存留时间大于10~4s;窗口的写入和擦除可灵活调节,光响应度高达8×10~3A W-1等),其光电性能优于绝大多数已报道的光记忆器件。区别于传统的OMTs器件,我们器件的存储行为是来源于薄膜内构象分子间能量失衡引起的丰富的空穴捕获位点,当遭受电压或光照等外界刺激会发生空穴捕获和释放行为进而表现出高效的存储特性。此外,由于“纳米芽”薄膜内空穴捕获位点的存在,该器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尾态填充效应(非理想的电学行为)但未表现出额外的接触电阻影响。最后,我们首次制备了超薄可随形贴合的柔性“纳米芽”薄膜OMTs阵列,其稳定和最小工作弯曲半径(R)分别为1.5 mm和1 mm。使其有望在柔性电路、智能穿戴等方面进行实际应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并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致死疾病之一。目前,肿瘤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仍在不断增长,全球众多研究者都致力于开发准确、快速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来治疗癌症。纳米技术的出现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在生物医疗领域中,诊疗试剂纳米化不仅能够提高它们的水溶性、稳定性和靶向性,还可以利用纳米颗粒成像等诊断方法实时监测纳米药物的治疗过程,反馈治疗效果,其自身还具有
学位
随着全球化学品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哺乳动物毒性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化学品环境监管的需求. 21世纪毒性测试转变成以高通量体外测试和非哺乳类动物模型替代方法为主的新模式.斑马鱼既有生物复杂度又具一定的分析通量,是高通量的药物筛选和化学品毒性测试中重要的动物模型.本文综述了斑马鱼在化学品高通量毒性评价中应用的重要研究进展,分析了多种自动化技术在斑马鱼高通量分析中的优势和潜力,最后探讨了斑马鱼高通量毒
期刊
高分子材料的损伤与力诱导的化学键断裂密切相关,因此,从微观水平上研究高分子链中化学键的断裂具有重要意义。机械力响应性聚合物在材料损伤探测、自增强、催化、药物可控释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着眼于新型力致变色和力致发光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围绕经典力响应基团的应用拓展及新型力响应基团的结构设计与合成开展了一系列工作:1.为深入理解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应力损伤过程,将经典的力诱导化学发光
学位
目的 探讨紫草素对强直性脊柱炎(AS)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及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9 mg/kg柳氮磺吡啶)和紫草素低、中、高剂量组(5、10、20 mg/kg),每组10只,造模同时进行给药。30 d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细胞比例及Th17/Treg比值,检测血清IL-17、IL-6、GM-CSF、IL-10水平,HE、TRACP染色
期刊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问世,到如今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几年,却已经引起了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医学等多个学科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并已涉及传感、催化、储气、分离、电磁等多个领域。本文结合MOFs材料的结构优势和应用基础,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Cu-MOFs材料,分别对其在检测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催化领域的应用进行探究,并对MIL-101(Materials of
学位
多孔有机聚合物是近年来新兴的、完全由有机组分构成的多孔材料,与金属有机框架相比,多孔有机聚合物在保持优良孔隙结构的基础上兼具了优异的稳定性。其中,以共价有机框架和共轭微孔聚合物为代表的多孔有机材料能够根据应用需求从分子层面进行结构预设计,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在离子传导、电子传导和能量储存等电化学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将二苯[g,p]并?和9,9’-二芴烯单元引入到共价
学位
目的 探究黄芪总黄酮对强直性脊柱炎(AS)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和成纤维细胞成骨转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黄芪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和阳性药物组(柳氮磺胺吡啶825 mg/k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AS大鼠模型,药物干预28 d后,ELISA分别检测血清和脊柱组织中炎症因子(IL-6、IL-
期刊
反钙钛矿型立方Fe4N因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高居里温度、高自旋极化率、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能,在自旋电子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高密度、低能耗和高速度是下一代自旋电子器件的关键特征。然而,Fe4N的面内磁各向异性限制了其在自旋电子器件上的实际应用。因此,通过掺杂工程、应变工程和界面工程等手段调控Fe4N薄膜的结构、磁性和自旋相关输运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以对向靶反应溅射的Fe4N薄膜为
学位
目的探讨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特异性呈递肠道细菌抗原并诱发局部和全身性免疫和病理反应,制备 AS 的精确动物模型—HLA—B27转基因鼠,研究 AS 病变的发病机理。方法 1.显微注射用 B27、2-icroglobulin(2-m)基因的制备;2.大、小鼠受精卵的显微注射;3.鼠尾基因组 DNA 的提取; 4.PCR 检测;5.Southern blotting 检测。结果 1.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上
会议
背景: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特异性存在的一类免疫细胞,是各种急性脑损伤中最先做出反应的非神经元细胞。其通常处于静息状态,并在脑损伤、感染和各种神经炎症刺激的情况下被激活并变形成为阿米巴样形态。这种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动态变化过程在生理学上被称为极化过程。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活化后,可以分泌趋化因子、细胞因子以及其他免疫调节分子。这些分子在退行性脑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