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这一现代城市的基础单位,正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社区公共服务,则是体现社区建设成果的关键一环。在城镇化发展中,从农村到城市,“村改居”社区被迫实现“剧变”,由于这一特殊类型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成熟,也没有既往的社区建设经验可以借鉴,“村改居”社区中的绝大多数居民,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转变其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因此,社区公共服务问题日渐突出。本文以威海市六个“村改居”社区的公共服务现状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和深度座谈走访的基础上,依托多中心供给理论,探讨“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在对威海市六个较具典型性“村改居”社区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在此类社区中,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职责定位不够清晰,二是运营和监管体制不够健全,三是社区居民的意愿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社区管理层面的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不强、自主性没有得以体现,市场在发挥作用时不够规范等。在借鉴国外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威海市情,提出改进威海市“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对策在于:在准确区分“村改居”社区与一般城市社区的前提下,明确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完善供给内容,创新社区自治组织管理体系。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以“小戏骨”为品牌标识的Q版经典翻拍剧持续走红,在大众萌文化审美心理下,通过“小演员演大戏”的新奇观感,对经典文本进行复制与改写,形成了一种别样的文化审美方式。在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上,构建“儿童——儿童”“儿童——成人”这样新的文化传播途径,并成功将传统文化资源转换为IP品牌价值,取得良好收益。然而,在内容原创性的创新不足和受众定位方向上的模糊游移,IP品牌可持续发展动力不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是以能力为导向而非学历为导向的教育,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深化.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即是要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