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券市场波动历来是证券市场理论中的研究热点。特别是象中国这样年轻的证券市场,其股市的异常波动常常是此起彼伏,甚至是波涛汹涌。正是由于这些波动的出现激励着研究者去探索中国证券市场波动性背后的奥秘。然而,在已有的有关中国证券市场波动性的研究中大多只考虑这些波动性的“原材料”或“成品”,而不对生产这些波动性的加工“机器”即证券市场微观结构进行考察。这对于中国这个不断地变革着微观结构的证券市场来说,显然是一个缺陷。我们的研究就是试图弥补这一不足而对中国证券市场波动与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的关系进行考察。本文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现代金融理论的基本原理,采用计量经济学、博弈论、系统工程理论等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波动性与市场微观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得到了不少重要的结论和实证发现,同时对这些结论和实证发现做出了合理的解释。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的基本结论是:总体上,证券市场微观结构对中国证券市场波动性存在显著的影响,因此,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实践工作者在进行证券市场波动性研究或相关证券交易制度设计时必须考虑市场微观结构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首先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造成中国证券市场波动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探讨,由此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中国证券市场波动的信息传导机制,用它揭示对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阐明了长期被研究者们视为“黑盒”的微观结构因素其实是引起证券市场波动的重要潜在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中国证券市场波动的微观形成机制的框架,它清晰地表明了中国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的各种构成关系。根据这一分析框架,依次研究了证券价格形成机制、证券市场稳定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清算交收制度等市场微观结构对中国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其中深圳中小企业板块特有的交易制度、中国证券市场异常波动停牌制度、最小报价单位的变革、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的变革等与市场波动性的关系均是首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