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变形带呈东西向展布于康古尔断裂带和雅满苏断裂带之间。前人研究认为具两期韧性变形,早期韧性挤压变形和晚期右行韧性剪切变形,但在变形时代上存在一定的争议。沿着该变形带,广泛分布的石炭纪沉积-火山岩系、各类型岩体中很好的记录和保存了挤压-右行剪切两期韧性变形。为了正确的判别挤压-右行剪切两期韧性变形,同时对两期韧性变形时间进行新的约束,本文围绕变形的石炭纪沉积-火山岩系和同构造岩浆岩体开展了宏观构造解析、室内显微构造特征观察、有限应变的测量和岩石组构(EBSD)分析,以甄别挤压-右行韧性剪切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此外,进行了同构造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及变形带西段黑云母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讨论了康古尔韧性变形带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而为中亚古洋盆闭合后的构造演化提供重要证据。结果显示,不同的构造期次具不同的宏微观构造及组构特征。挤压韧性变形,变形岩系仅限于285 Ma之前的沉积-火山岩系及侵入岩体,宏微观下以形成具对称性质的构造现象为特征(对称石香肠构造,变形砾石等);右行韧性剪切变形具:(1)变形岩系包括了石炭纪沉积-火山岩系、早-中二叠世侵入岩;(2)分布于剪切带内同构造岩体形态上具右行指示标志(如:黄山东、黄山、香山及景峡岩体等);在变形早期侵位岩体变形较强,同一岩体边缘变形较内部强;(3)可见S-C组构、石香肠构造、面理和线理、书斜构造及旋转碎斑等指示剪切运动学的构造现象;(4)石炭纪沉积-火山岩系具挤压-右行剪切两期韧性变形,晚期右行剪切叠加于早期挤压变形之上。石炭系糜棱岩砾石有限应变Flinn图解判别早期挤压韧性变形岩石类型为L-S和SL型构造岩,三轴应变量测量结果均揭示了一般压缩和少部分的平面应变类型。结合石英、长石的变形行为及石英C轴EBSD分析,显示早期为中温南北向挤压韧性变形,后期叠加低温近东西向右行韧性剪切变形。U-Pb锆石和黑云母40Ar/39Ar年龄,同时结合区域构造特征,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变形带早期挤压韧性变形形成于300285 Ma,与塔里木板块和中天山地块碰撞后的陆内挤压相关;285260 Ma右行韧性剪切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