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MS/ZnO聚氨酯海绵及其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dar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石油化工行业发展,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泄漏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流入水中还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利用吸油材料处理被油污染的水体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聚氨酯海绵吸油材料内部似―蜂窝状‖,有丰富的孔道并相互连通,具有高孔隙率、高弹性、低密度等特点,被认为有较高应用价值。因为聚氨酯海绵表面具有亲水性质的官能团,使得海绵吸油的同时也会将水分吸进内部,油水选择性不高,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疏水改性。本文旨在开发成本低、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疏水改性方法,制备油水分离性能突出的聚氨酯海绵吸油材料。首先,利用凝胶溶胶法在海绵上构筑ZnO薄膜,再用聚二甲硅氧烷(PDMS)进行表面修饰,最终制得了PDMS/ZnO海绵。通过对溶胶溶液的稳定性、氧化锌涂层的微观形貌、PDMS/ZnO海绵的疏水性能和疏水稳定性分析,确定了溶胶凝胶法在聚氨酯海绵表面构筑薄膜的较佳实验条件为:水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9,前驱体浓度为0.075 mol/L,反应温度为60-7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前驱体质量比为0.01,硅烷偶联剂(KH-550)的体积分数为0.5%,用正己烷溶解PDMS且体积分数为0.4%。其次,通过对纯油吸附实验发现,改性后的海绵对不同油品和有机溶剂的饱和吸附倍率在25-51 g/g之间,油品密度越大的其吸附倍率越大。体积利用率利均在90%左右,海绵内部空间被充分利用。与原始海绵相比,改性后的海绵吸附倍率和体积利用率略有提升,说明改性提高了海绵表面的亲油性。最后,探究了PDMS/ZnO海绵对浮于水面和分散在水中的煤油进行吸附分离研究,在处理浮油体系时,随着水面油膜厚度的增加,海绵的吸附速率加快,单位吸水量减少,单位吸油量增加,所回收的煤油的纯度也随之提高,而且均在99%以上,说明海绵对浮油有优异的分离性能;在处理分散油时,随着分散油质量浓度增大,单位吸水量基本不变,分离效率先升高,当浓度过高,海绵吸附饱和,分离效率会下降,当质量浓度为15 g/L时,油水分离效率高达86.6%,回收的煤油纯度为95.24%。通过海绵重复使用性分析,使用20次分离性能无明显衰减,使用60次后单位吸油量衰减30%左右,说明PDMS/ZnO海绵的循环利用性能良好,可作为耐用性吸油材料来处理油水混合物。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IgD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硼替佐米诊疗效果,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新发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的
无人直升机UMH(Unmanned helicopter)拥有良好的低速飞行特性和灵活性,使得其舰载场景应用优势十分突出。着舰控制仿真系统主要完成对控制逻辑、控制律以及通信机制的快速测试验证。针对传统陆基型仿真系统难以适应着舰控制仿真需要的问题,秉持平台化、模块化、效率化的原则,完成了对包括飞行控制软件(等效飞控)、视景软件、地面控制软件在内的各个子系统的升级改进,并针对子系统之间的通信交互机制进
为满足高功率激光装置散热要求,综述了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热管冷却、喷雾冷却、冲击射流冷却、微通道结构等典型高热流密度散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
针对客户需求不确定的情形,引入三角模糊数与模糊机会约束规划理论进行问题刻画与模型转化,建立低碳多式联运运作优化模型。设计改进的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计算求解,并构建具有20个节点的多式联运物流网络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能够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得出综合效益最优的运输方案;总运输成本随着置信水平的不断增加而增加,即客户需求被满足率越高则总运输成本也越高,为决策者做出最终决策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含90例结直肠癌组织的结直肠癌组织芯片中PD-L1的表达,并结合临床
建立了一种液液小体积萃取GC—MS测定地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分析方法。对液液小体积萃取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对分析参数如线性相关性、相对标准偏差、最低检出限及
文章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提出的水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长治市某县6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进行评价,探讨了水体中所含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潜在影响。结果表明,该县6
伴随着中国环境监测事业30年的发展,环境监测综合分析工作经历了起步充实、巩固完善、预测预警三个阶段,环境监测信息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共享性、层次性、不完全性、滞后性等基本的信息特征,跳出思维定势、科学系统地挖掘环境信息特性中潜在的提升空间,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水平,为环境管理与综合决策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