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 Sinensis),俄罗斯沙棘(H. rhamnoides)及它们的四个杂交后代共十个沙棘基因型为实验材料,对沙棘的根、茎、叶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探讨分析了抗旱性强、中、弱三类沙棘的形态结剖结构特征和及其变化规律,为沙棘的抗旱机理研究、抗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沙棘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特征与抗旱性密切相关。其中(1)对叶片的形态和表面结构观察结果证明,叶片比厚度、气孔密度、表皮毛层数和排列紧密度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正相关关系;叶片面积、比面积、气孔大小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负相关关系。(2)对叶片进行解剖结构观察结果发现,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程度、栅/海的比值、叶片组织紧密度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正相关关系;叶片组织疏松度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负相关关系。2.沙棘茎的次生结构特征参数与抗旱性关系密切。沙棘茎横切面中维管组织面积、木质部中导管密度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正相关关系;沙棘茎横切面中皮层厚度、木质部中导管大小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负相关关系。3.沙棘次生根的解剖学观察结果证明,根横切面中中柱所占的宽度、导管分布的密度、周皮组织厚度和周皮厚度/直径的比值、周皮组织中木栓细胞层数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正相关关系;皮层厚度、皮层厚度/直径的比值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