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不少行业及企业都面临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因此一些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进行了战略转型。其中一些企业选择收缩战略,而在收缩战略中资产剥离的方式较为常见。不少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剥离不良资产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绩效表现,而事实情况一些企业在资产剥离后的效应表现不一,存在较大差异。一些企业在资产剥离后,其生存状态并不乐观,仍然处于濒死的状态。文章以宁波东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东力”)为例,旨在通过对案例企业的研究,观察一家出现危机的企业是出于何种原因而选择资产剥离作为自己的转型方式。并探究资产剥离后的企业是如何在寻求生路,以及分析影响其生存状况没有好转的因素可能是什么。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法对资产剥离的原因进行分析。其次,结合宁波东力的具体状况实际分析公司最终选择资产剥离作为战略调整的原因。接着,根据宁波东力各个子公司的资产规模、业绩、产品地位以及产品景气度等来分析宁波东力如何选择被剥离对象。再次,分析宁波东力在资产剥离后如何调整了自己的经营策略。然后,采用事件法和比较研究法以资产剥离为窗口期,从市值角度和财务角度分析资产剥离的效应。最后,探究战略调整是如何影响其资产剥离效应的,并以此得出结论与启示。结论发现:宁波东力的资产剥离在短期内对市场效应产生了负面影响,长期上也对财务效应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所以,剥离有价资产不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积极作用,甚至也可能导致其整体状况倒退。究其原因,是资产剥离后的战略调整不当,从而使其成为影响业绩倒退的因素之一。本文认为:企业在资产剥离后的战略定位更需要贴合企业实际,除此以外,也不能出现脱离原本的指导思想。否则会出现“断臂”后仍然“垂死”的窘迫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