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同主族合金元素Cr、Mo、W、同周期合金元素Ta、W、Re和铂族金属Ru等合金元素在单个掺入和组成共合金元素掺入Ni3Al后,在Ni3Al体系中的格点占位以及对Ni3Al体系的拉伸和剪切变形的影响,并对其背后的强化机制进行分析探究,为合金成分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合金元素占位倾向结果表明,单个合金元素和共合金元素均可稳定掺入Ni3Al体系中形成多元N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Ⅵ-0003-0073,2017-Ⅶ-0008-0101);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2017YFB07015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同主族合金元素Cr、Mo、W、同周期合金元素Ta、W、Re和铂族金属Ru等合金元素在单个掺入和组成共合金元素掺入Ni3Al后,在Ni3Al体系中的格点占位以及对Ni3Al体系的拉伸和剪切变形的影响,并对其背后的强化机制进行分析探究,为合金成分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合金元素占位倾向结果表明,单个合金元素和共合金元素均可稳定掺入Ni3Al体系中形成多元Ni3Al合金体系。除含Ta的四元Ni3Al合金外,四元Ni3Al合金体系较三元Ni3Al合金体系稳定性降低;Cr、Mo、W、Ta和Re等合金元素在单个掺入Ni3Al体系时择优占据Al格点位置,在组成共合金元素对掺入时择优占据Al-Al双格点位置,Ru元素没有明显的占位倾向。所有研究体系中的合金元素在组成共合金元素对后,其合金对中的单个合金元素的占位倾向不发生改变。单个合金元素掺入降低了Ni3Al体系在[001]和[111]方向上的理想抗拉强度和临界应变,但提高了在最薄弱拉伸方向[110]方向上的理想抗拉强度。共合金元素掺入后显著提高了最薄弱拉伸方向[110]方向上的理想抗拉强度,高于纯Ni3Al体系并高于其组成中的任意单个合金元素掺入后的效果,存在共同强化抗拉变形能力的现象,例如纯Ni3Al、三元Ni3Al(W)、Ni3Al(Ta)和四元Ni3Al(W-Ta)体系在[110]方向上的理想抗拉强度分别为8.22GPa、10.85GPa、10.33GPa和12.13GPa。单个合金元素均可明显提高Ni3Al体系在[110](111)和[112](111)两种方向上的理想剪切强度,且存在随合金元素周期数升高而增强的现象;共合金元素掺入后进一步提高了在两种方向上的理想剪切强度并高于其组成中的任意单个合金元素掺入后的效果,同样存在共同强化抗剪切变形的现象,例如纯Ni3Al、三元Ni3Al(W)、Ni3Al(Re)和四元Ni3Al(W-Re)体系在[112](111)方向上的理想剪切强度分别为3.67GPa、5.66GPa、5.64GPa和6.81GPa。结合整体差分电荷密度、不同应变下的差分电荷密度和PDOS结果可以得出,共合金原子与周围最邻近Ni原子间存在类共价键,有助于提高体系的抗形变能力,而且共合金原子与其共同最邻近Ni原子间的类共价键将共合金原子与周围最邻近20个Ni原子结合成一体,产生共同强化的效果,这是共合金元素共同强化的主要物理机制。
其他文献
温度是工业、农业、仓储、环境监测等领域中重要的基础数据,温度精确测量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很多工业现场由于测温环境以及空间条件的局限性使得传统的接触式测温方式难以满足测量要求,非接触式测温技术成为重要的应用手段,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非接触式测温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高精度非接触式测温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轧辊作为铝加工行业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之一,其表面的
智能制造是我国推进数字工业化、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关键,目前已成为众多企业争相转型的目标。各类机械零部件中,齿轮的行业规模最大,并作为工业的象征出现在国徽上。在“齿轮制造”向“齿轮智造”的发展过程中,齿轮测量已经覆盖了齿轮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本文在智能制造与云制造的背景下,针对企业测量系统在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及数据融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齿轮精密测量的云技术研究,其主要研究工作及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不断进步,对制造业的加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航空工业,其不仅体现在零件的加工精度,对零件的使用寿命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铝合金Al7050-T7451以其高强度、易于加工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业。铣削作为一种减材制造加工方式,加工后的铝合金表面会产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能直接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抗腐蚀能力和蠕变寿命,可以作为评判表面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
用真空电弧炉熔炼水冷铜坩埚凝固法,制备NiAl-xSc(x≤33.3 at%)和Ni-(50-x)Al-xSc(x≤15 at%)两系列合金。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分析合金组织和相组成;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仪测试合金热参数,对合金生长界面类型和凝固过程进行分析;测试并分析合金力学性能。NiAl-xSc(x≤20)合金的凝固态组织为NiAl(Sc)+(NiAl(Sc)
我国煤层大部分属于低渗透煤层,在开采的过程中,瓦斯抽采是影响开采进度的重要因素。由于煤层是非均质且各向异性,其不同方向的渗透率存在着差异性。大量学者对煤层渗透率进行了研究,但对于煤层受冲击之后其不同方向的渗透率变化规律却鲜有报道,基于此,本文通过自制的立式冲击系统装置对不同层理方向煤样进行不同强度的冲击,获得不同冲击强度下煤岩的动态应力变化规律;然后,对受到不同冲击强度的煤样采用TC-Ⅲ多层叠加气
本文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603004)“千米深井巷道围岩改性关键材料与技术”,采用微纳米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为原料,重点研究了水灰比、黄料白料质量比对注浆材料基本性能的影响,应力(注浆压力和地应力共同作用)对注浆结石体强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注浆加固对煤岩强度性能的影响,最后将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进行了工程应用。通过本论文研究能够为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性能优化及工程应用
硫铝酸盐水泥基注浆材料(CSA-DLGM材料)具有速凝早强的优良性能,但也具有后期抗压强度增长缓慢甚至倒缩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探究和改善其性能,使用0.8的水灰比和2:8的石灰石膏比例,探究了硫酸盐和矿粉对CSA-DLGM材料的性能影响,通过测量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以及采用水化热和XRD、TG-DTA和SEM等测试技术,并且结合相关理论,进行了影响机理的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表明不同的硫
煤炭是当下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能源战略资源,同时也是不可再生能源之一。而煤炭的开采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其中瓦斯爆炸是在煤矿安全事故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这不仅严重威胁到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会给煤炭安全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防止这些高危事故的再度发生,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了表面活性剂的理化特性,开展了经表面活性剂改良后的超细水雾对9.5%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的抑爆特性研究,并进一步从基元层面解
断续车削过程中,刀具和工件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一定的能耗,刀具因承受机械冲击和热冲击而容易发生破损。刀具表面微观几何结构对提高断续车削过程中刀具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某些生物表面的微观几何结构可减小其运动阻力。在刀具前刀面设计和制备微观几何结构可借鉴生物表面的微观几何结构。在断续车削过程中,刀具和金属切削层的相互作用对刀具的切削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金属切削层具有类固体特性、类牛顿流体特
在科技革命和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教学必须正视现存的问题,积极结合信息技术改变"老套路",把握其对教学、师生的影响,助力核心素养之发展。根据对多地高中师生的调查发现,数字化教育资源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不足,然而师生对它的期待值却很高。教育工作者们应审时度势,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使新技术赋能生物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