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国正在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现状了解,认真探讨身份认知的影响因素。并将关注焦点聚集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进城务工的情感和行为及其潜能的发挥等问题。数量庞大的这一群体的转型意愿、身份定位、认知特征、利益平衡与调整等涉及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问题无疑应该成为社会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审视和解读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的选择性差异,不仅有利于社会公平,而且对推进城镇化,进一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城市化差距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大样本调查问卷、个案访谈、关键事件及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宁波、嘉兴、温州四地的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首先在杭州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主观认知调查问卷》300份试样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又于2011年7月在上述四地进行了大样本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81份。真实地了解和掌握新生代农民工对身份转型意愿、身份定位及主观认知的不同需求。运用SPSS17.0进行相关性分析,梳理不同职业、性别、文化层次、技术等级、地区等不同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和身份定位影响因素作出分析。与此同时,本研究在借鉴以往大规模人口迁移及城市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主观认知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城镇化背景下社会环境、制度构建、认知水平及心理特征等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共同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定位、转型意愿的主要因素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主观层面包括进城动因和自我认知两个维度;客观层面则主要涵盖了岗位层次、地缘、亲缘影响、居住状况、输出地、薪资水平、文化程度、年龄特征等7个因素。另外,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评价、个体期望、城市适应性、市民态度、户籍认知、集体活动参与度、农村适应性这7个主观因素和子女个数、婚姻状况、行业性质3个客观因素分别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定位、转型意愿存在显著相关性。本文立足中国社会城镇化转型这一大背景,客观描述处于弱势的新生代农民工独特的身份认知状况,直面该群体转型所面临的心理学问题,认真探讨形成机理,并期望能把握和捕捉社会巨变给这一群体带来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