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对不同基因型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生理特性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tou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属于热带花卉。长江中下游地区,温度一直是影响其生长和消费的重要因素。本试验采用三个品种(系),分别是婚宴、聚宝和ZD-1,经浙江大学实验农场长期观察,可以代表耐寒性较好、较差和一般三个类型的品种(系),经预处理后,测定各材料在低温(10℃、5℃和0℃)中处理12 h、24h和48 h后叶片中的相关生理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这三个蝴蝶兰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而且规律性较强。在同一处理条件下,婚宴的相对电导率最小,聚宝的最大,ZD-1介于两者之间。丙二醛(MDA)与相对电导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但是在同一处理条件下与对照相比,聚宝叶片中增加幅度最大,说明其细胞膜受伤害的程度最大,婚宴的最小,ZD-1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可以将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变化作为蝴蝶兰耐冷性的鉴定指标。2.在低温条件下,蝴蝶兰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在10℃和5℃条件下,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在0℃条件下24 h和48 h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但含量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其中婚宴的降低幅度最小,其受害程度也最小,聚宝的最大。3.在低温条件下蝴蝶兰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复杂,婚宴叶片中有增加的现象,但是聚宝与ZD-1均低于对照,且变化复杂,规律性不明显。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在10℃和5℃条件下均低于对照,在0℃条件下高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变化与前人的研究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规律明显,均呈增加的趋势,而且婚宴的增加比例要大于聚宝和ZD-1,聚宝增加的最少,因此,可以将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作为蝴蝶兰耐冷性的鉴定指标。4.蝴蝶兰酶促系统主要研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蝴蝶兰体内的抗氧化酶均有增加的现象。其中CAT在10℃和5℃条件活性较大,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在0℃时的活性最大,而且AsA在此时的增加的幅度比较大,可以看出蝴蝶兰体内的相关酶活性在不同胁迫程度上可以相互补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聚宝的酶活性增加幅度较小,婚宴的最大,婚宴的抗寒能力较强,可以将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作为蝴蝶兰耐冷性的鉴定指标。5.在低温条件下,蝴蝶兰叶片中脱落酸(ABA)的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呈增加的趋势,并且婚宴增加的幅度最大。但是赤霉素(GA)和生长素(IAA)的变化规律复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棉纤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纤维,也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我国是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纺织业技术的改进,特别是新型喷气纺纱技术的出现,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棉花纤维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海岛棉纤维品质好,但是海岛棉产量不高,陆地棉的产量高,但其纤维品质不及海岛棉,培育高产、优质的陆地棉品种,是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筛选到与目的性状中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大大提高育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