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气候条件下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防风技术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hel_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碾压施工大都在正常气候下进行的。新疆百里风区大风多发生,导致施工期受限。为保证大坝工期和来年的拦洪度汛安全等要求,心墙沥青混凝土的碾压施工就需要在大风气候条件下进行。因此,大风气候条件下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能否连续碾压施工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主要研究了:风速对沥青混合料散热性的影响;提出了以坝体与心墙填筑高差形成风场障碍物的防风结构,并进行坝体防风结构下的风场数值模拟。通过室内不同风速和室外不同风级的沥青混合料降温试验,总结了其对心墙沥青混合料温度散失规律。此外,对大坝风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防风结构不同设计形式对大坝风场的影响,以及不同风级的风速对防风结构最优设计的影响。主要成果如下:
  (1)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一致表明:风的表面降温作用强,风速越大,表层温度下降速度越快,严重影响了沥青混合料整体温度的均匀性。结合大河沿水库的现场施工,现场实测表明:沥青混合料摊铺后覆盖防风帆布,碾压后覆盖保温棉被,延缓了心墙温度损失,可延长沥青混凝土适宜摊铺和碾压的时间。
  (2)防风结构设置距离的减小和高差的增大,有利于心墙处施工区防风。来流风力8级,防风结构高差10m时,设置距离5m和10m的心墙处近地表风力能消减至4级以下;设置距离15m和20m的达不到此防风要求;防风结构设置距离10m时,除了高差5m之外,高差10m、15m和20m的均能满足心墙处近地表风力小于4级防风要求。
  (3)来流风力8级情况下,设置距离和防风有效最小高差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y=0.524x+3.85。考虑现场施工机械交叉作业对空间的要求,建议防风设置距离控制在10m,此时取高差9.2m,则心墙处近地表风力可消减至4级以下。
  (4)防风结构设置距离10m时,由关系式y=-0.1929x2+4.2929x-12.671,可插值得风力4~10级内的防风有效最小高差;由二次多项式y=-0.0206x2+1.2047x-6.669,可确定风速7.9~28.4m/s范围内的防风有效最小高差在1.3~11.1m。
其他文献
【摘要】地市级水情分中心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水文站雨量、水位、流量测验设备、报汛通信设备和中心计算网络、通信设施及控制运行软件等。其设计原则主要是依据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信息采集、通信、实时查询数据库、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和计算机网络、由四个子系统的总体设计成果,结合分中心所承担的具体防汛测报任务,该系统方案设计具有水文信息的质量控制和向上级防汛部门传输双重功能,系统按”功能
期刊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具有较好的防渗能力、适应变形能力、抵抗侵蚀能力和抗老化能力,并且由于结构简单、对现场施工环境要求较低被广泛的应用到世界各地。而在《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SL501-2010中规定,沥青混凝土的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19mm,该规范是借鉴道路交通路面,一级市政路面中最大骨料的要求。而大坝心墙沥青混凝土与公路沥青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施工方式、摊铺厚度、功能功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我国研究者也已将骨料最大粒径提高至31.5mm,因此本课题将心墙沥青混凝土骨料粒径增大至37.5m
沥青混凝土作为土石坝防渗心墙在新疆寒冷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具有结构简单、防渗性好、施工快捷、适应变形能力强等特点,是新疆水利工程中重要坝型之一。新疆砾石骨料丰富,将砾石骨料用于工程建设中对当地的发展以及经济建设有重大意义。但砾石骨料由于其本身与沥青粘附性不佳,需进行抗剥落处理。经过处理后能否达到碱性骨料的标准需要进行试验研究与分析。研究成果将为天然砾石骨料在沥青混凝土心墙中的应用提供有效理论依据,促进抗剥落剂的广泛使用和快速发展,也能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经验。
  本文依托
水泥行业大量消耗矿山和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且伴随产生大量的CO2,严重影响水泥行业在低碳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生产“绿色”水泥成为了新方向。超硫酸盐水泥(SSC)是用硫酸盐类激发剂、碱性激发剂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共同粉磨或者分别粉磨再混合均匀后制备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因此,本文通过用不同碱性激发剂、不同硫酸盐类激发剂、不同比表面积及不同活性矿渣粉制备SSC,研究其对SSC强度的影响;并研究SSC对混凝土强度和抗冻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本文以解决新疆非耕地地区日光温室墙体存在材料短缺、承载力差、工程成本较高等问题为目标,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基础上,采用矿渣、电石渣、脱硫石膏研发一种适合温室戈壁土墙体的低成本新型环保固化材料并作为研究主要对象。一方面,通过室内试验探究该材料各成分对固化戈壁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建立力学计算模型,借助微观测试分析了该材料固化戈壁土内部结构、水化产物及水化进程,将其与传统水泥固化剂固化戈壁土作为后墙材料进行对比。另一方面,通过室外试验探索了该材料固化戈壁土墙体在工程建设中的适用性及实用性,为新疆非耕地墙体固
施工导流是水利水电工程枢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施工导流环节是决定工程主体可以安全的在规定施工时间内完成施工的先决条件。而洪水期淹没基坑导流往往是导流工程中一种非常有效的导流方式。过水围堰可以布置于高山峡谷等复杂地形,不仅可以减少围堰的工程量,还可以缩短施工工期,为后续工程提供充足的施工时间,有着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
  本文从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阿扎德帕坦大坝施工上游过水围堰入手,对上游过水围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数值模拟对其整体结构做了稳定性分析,对所设计上游过水围堰的下游坡溢流混凝土板运用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原有传统的市政道路和给排水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用水量和车流量的需求,许多城市相继出现了水污染、内涝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各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了保证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以及国家和谐、健康、持续性发展,则需要将“海绵城市”应用到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以此提高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科学性和环保性。文章着重强调描述了“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期刊
当前,由于传统建造方式消耗大量能源,建筑垃圾多等劣势在建筑行业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出现可有效弥补传统建筑模式在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等方面的缺陷。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结构,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由于其生产效率高,结构性能好、设计生产一体化等优点,逐渐成为建筑业革新发展的趋势。
  实现装配式设计生产一体化需要BIM技术信息化的应用,通过BIM信息技术,可实现数字化的装配式信息在实际工程中的呈现,且BIM技术的信息交互与共享功能
分离鳃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水沙分离装置,主要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粘性泥沙的浑水。本文基于分离鳃在静水和动水环境中已获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研究动水条件下分离鳃的水沙两相流流场和水沙分离效率。研究成果将为分离鳃推广应用于市政给水处理和滴灌系统水质处理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撑,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1)开展了不同鳃片间距(d=5、8、11cm)的分离鳃和普通管的物理模型试验。
  ①不同鳃片间距的分离鳃,其水沙分离效率均比普通管高。
  ②不
在寒冷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和植被的季节性差异,降水入渗补给规律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了解降水入渗补给规律的季节性变化对于准确评估寒冷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和解释气候变化对其地下水补给的影响非常重要。本文以新疆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1992-2015年长系列降水入渗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划分冻结期、冻融期和非冻结期,在年和季节两种时间尺度下探讨多年降水入渗规律及影响因素,确定不同时间尺度下,不同岩性土质的最佳潜水埋深和稳定埋深,并依据最佳潜水埋深点和稳定点建立了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潜水埋深间的指数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