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7年4月的次贷危机到2008年9月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再到美联储连续三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迄今为止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主要经济体都经历了从危机的爆发—危机的蔓延和治理—经济复苏期的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过程。而与此同时,美元流动性也经历从危机前的流动性过剩—危机时期的流动性枯竭—危机治理期的流动性过剩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流动性的急剧波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变化,导致了市场的持续动荡不安。而作为传统的避险保值良好金融工具的黄金,价格也发生了阶段性的剧烈波动。金融危机之前(2000.01—2007.04),美联储为了应对新经济泡沫的破裂以及“911”事件带来的影响,连续实施了13次降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很长一段时期内美元流动性的过剩,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资产价格泡沫,也使得黄金在这个时期经历了持续性的大牛市,其价格涨幅高达138%。而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期(2007.04—2009.10),危机初期由于金融市场陷入恐慌,金价不断上涨,在2008年3月的1030.8美元/盎司,一举突破了黄金价格千元/盎司的大关。金融危机爆发后流动性从过剩突然转变为短缺,黄金价格在短短两周内跌幅达到200美元/盎司以上,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表现较为平缓。而在金融危机治理后的经济复苏期(2009.10—至今),随着美联储第一轮、第二轮以及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美元流动性的过剩现象又开始重新显现。黄金价格在此期间表现出了新一轮的牛市。美国货币政策变化与黄金价格的大起大落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政府、投资者以及金融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整理及回顾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二章为相关理论基础部分,包括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理论介绍,以及全面分析了黄金价格的影响因素。第三章是美国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短期冲击的实证研究。通过运用事件研究法,分别以第一轮、第二轮和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作为实证研究的关键事件,研究发现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均能立即对黄金价格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作用有限。第四章基于VAR模型和协整检验实证分析了美国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长期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来看美元流动性对黄金价格的影响作用显著。第五章,并结合全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政府、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提出了投资黄金市场的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