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毒死蜱、联苯菊酯、氰戊菊酯均属于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推荐的6种白蚁预防药剂中的典型品种,其中毒死蜱目前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其他几种药剂在本研究选取的室外试验地区应用也很广泛,由于部分室外试验点应用吡虫啉比较多,故本研究选取以上四种药剂作为供试药剂。本试验在长江以南或长江附近选取白蚁预防工作比较重视且有代表性的四个室外试验点武汉、合肥、杭州、泉州。分别采集四地的土壤,将土壤分层取回,进行室内试验,室内试验包括4种白蚁预防药剂在4种土壤的吸附性模拟试验,柱淋溶试验以及模拟地下水对4种药剂在杭州土柱中的影响试验。同时在4地进行室外试验,主要包括药剂分布试验和降解验证试验。本试验研究了药剂在土壤中的吸附、降解和迁移行为,为合理预测土壤化学屏障的持效性以及防止地下水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吸附性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既和农药的本身性质有关,也和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由于白蚁预防药剂的使用有其特殊性,第一:主要施用于非耕地的建筑用地,而这类土地普遍有机质含量比较低并使得土壤各项理化性质的差异性不大;第二:药剂的施用浓度比较高。由于施药的浓度比较高,所以药剂本身在水中的溶解度对药剂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能起了很大的作用。移动性试验表明,毒死蜱和联苯菊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并且在在4地的土柱淋溶试验中R1值均大于>50%,平均值高达80%以上,属于难淋溶药剂,并且越往下,药剂下渗的量越少,对地下水的潜在威胁性相对的有所减小。室内和室外土壤分布试验一致表明,毒死蜱、联苯菊酯、氰戊菊酯和吡虫啉在杭州、合肥、泉州三地施药后1—7天内,90%及以上的土壤化学屏障都集中在0-10cm土柱中。室外降解试验表明,毒死蜱在三种不同土壤中的半衰期在35.7d-62.7d之间,属于易降解农药。联苯菊酯在黄粉壤和黄棕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8.3d和68.9d,属于易降解农药,而在红壤中的半衰期为152.3d,属于中等残留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