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紫杉烷类化合物都有抗肿瘤活性,还有一些可以通过结构改造合成紫杉醇甚至药效更好的化合物。为了研究这些化合物,需要高效而灵敏的分离鉴定手段。本论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利用液质联用分析紫杉烷类化合物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为紫杉醇资源的综合利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分别使用大气压化学电离和电喷雾电离研究7种紫杉烷类化合物,比较了不同的电离方式对质谱信号的影响。这些化合物在APCI正离子全范围扫描中主要形成[M+H3O]+和[M+H]+离子,在ESI正离子全范围扫描中主要形成[M+Na]+离子,同时都会产生与结构相关的碎片离子。本文还分离并鉴定了4种巴卡亭类化合物,并研究了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质谱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在ESI中,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而在APCI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2.本文在研究这7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个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数据库,利用这些数据可快速鉴定红豆杉提取物中已知的紫杉烷类化合物,并能够对未知化合物做一定程度的结构分析。我们还开发了利用超临界萃取作为预处理来分析红豆杉中紫杉烷类化合物的方法,可以快速分析红豆杉中的紫杉烷类化合物。
本文通过和单抗公司合作,发现了一个具有非常好抗糖尿病活性的中间产物。如果能以此为基础研制出治疗糖尿病的高效药,将有非常大的研究和现实意义:通过综合利用红豆杉资源,提高了整个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进而为种植红豆杉的工业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保护天然红豆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