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黑腐皮壳菌G蛋白-cAMP-PK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ij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是苹果上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一旦病菌侵入到苹果树枝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生产上只能利用外科手术及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是化学药剂由于很难达到树皮和树干深层,无法很好的控制病害,从而导致生产上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因此,解析苹果黑腐皮壳菌的致病机制对于开发新的腐烂病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病原菌通过G蛋白所调控的cAMP/PKA(the cyclic AMP/protein kinase A)信号转导途径对外界的变化做出改变,从而调控病原真菌的致病性。G蛋白,G蛋白调控因子(RGS),以及PKA是G蛋白-cAMP-PKA信号通路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借助苹果黑腐皮壳菌全基因组测序信息,对苹果黑腐皮壳菌G蛋白α亚基、RGS和蛋白激酶A的两个催化亚基开展研究,明确它们在苹果黑腐皮壳菌生长发育以及侵染致病等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为全面揭示苹果黑腐皮壳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进而为制定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新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苹果黑腐皮壳菌G蛋白α亚基Gvm2和Gvm3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G蛋白可以通过调控cAMP/PKA通路,参与到真菌的营养生长、产孢、致病等生理过程。本研究中,我们从V.mali中鉴定到两个异源三聚体G蛋白α亚基Gvm2和Gvm3。通过构建gvm2和gvm3突变体菌株发现Gvm3对于V.mali营养生长的调控非常重要。敲除该基因其生长速率降低了20%。此外,Gvm2和Gvm3参与调控病菌无性繁殖,gvm2和gvm3突变体菌株的分生孢子器数量显著下降,并且突变体对活性氧和细胞膜压力高度敏感。有趣的是,这两个G蛋白α亚基均影响苹果黑腐皮壳菌的毒性。在苹果‘富士’叶片的侵染试验中,接种敲除突变体gvm2和gvm3后,叶片病斑大小与野生型相比分别降低了40%和35%。接种苹果枝条后突变体病斑长度也分别降低了28%和33%。在苹果树腐烂病菌中细胞壁降解酶是一种重要的毒性因子。定量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包括果胶降解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水解酶编码基因在突变体菌株gvm2和gvm3中的表达降低。这表明,Gvm2和Gvm3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壁降解酶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苹果黑腐皮壳菌的毒性。为了进一步分析gvm2和gvm3突变体对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我们分析了cAMP/PKA信号通路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发现在两个突变体菌株中腺苷酸环化酶VmAC,PKA调控亚基VmPKR,和PKA催化亚基VmPKA1都下调表达。另外,检测发现在gvm3突变体中胞外cAMP水平和PKA活性均降低,而在gvm2突变体中没有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Gvm2和Gvm3参与到了对cAMP/PKA信号通路的调控,Gvm3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综上表明,Gvm2和Gvm3在调控苹果黑腐皮壳菌的营养生长,无性繁殖和毒性中发挥重要作用。2.G蛋白调控因子(RGS)蛋白在苹果黑腐皮壳菌发育和抗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RGS蛋白作为一类多功能蛋白家族,通过负调控G蛋白在信号通路中起到了关键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中,我们从苹果黑腐皮壳菌中鉴定到6个RGS基因,通过定量筛选发现其中3个RGS基因(VmFlbA,VmRgsA,and VmRgsB)在致病过程中显著上调表达。通过构建敲除突变体发现VmFlbA和VmRgsA的营养生长速率显著下降。另外VmflbA突变体菌丝较于野生型菌株03-8稀疏,而VmrgsA突变体菌丝较于野生型菌株03-8浓密,但VmrgsB突变体的生长速率和菌丝形态与野生型菌株03-8相比无显著差异。相较于野生型菌株03-8,VmflbA突变体菌体变黑,检测发现黑色素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表明VmFlbA在苹果黑腐皮壳菌的黑色素生物合成中起到负调控作用。另外,VmflbA和VmrgsA突变体对于渗透压、氧化压力和细胞膜压力的敏感性降低。我们还发现VmFlbA和VmRgsA参与苹果黑腐皮壳菌毒性的调控。在苹果富士叶片和枝条的侵染试验中,与野生型相比,敲除突变体VmflbA和VmrgsA造成的病斑显著减小。然而,VmrgsB突变体的毒性没有明显改变。我们选取对致病力影响最大的VmflbA突变体菌株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Gvm3表达量显著升高,这表明VmFlbA可能对Gvm3具有负调控作用。另外,包括水解酶在内的大量致病相关基因,在VmFlbA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降低。综上分析发现,VmFlbA和VmRgsA蛋白参与调节苹果黑腐皮壳菌的营养生长、菌丝形态、非生物胁迫和致病。3.蛋白激酶A(PKA)催化亚基在苹果黑腐皮壳菌中的作用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克隆了两个苹果黑腐皮壳菌PKA催化亚基VmPKA1和VmPKA2并发现二者能够参与G蛋白α亚基Gvm3调控的cAMP-PKA信号通路。因此,本研究进一步解析了VmPKA1和VmPKA2在苹果黑腐皮壳菌中的功能以及在cAMP-PKA信号通路中的作用。通过结构域分析发现,VmPKA1和VmPKA2编码典型的PKA催化亚基,具有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结构域。为了明确VmPKA1和VmPKA2的基因功能,我们构建了这两个基因的突变体。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苹果黑腐皮壳菌Vmpka1突变体表现出菌丝形态缺陷,分生孢子数量、生长速率降低和毒性的丧失。Vmpka2突变体的生长速率,毒性和菌丝形态与野生型03-8相似,另外分生孢子的产生显著下降。此外,在黑腐皮壳菌中VmPKA1对高温、渗透和SDS胁迫反应起到负调控作用。有趣的是,当在25℃培养40天,Vmpka1突变体形成快速生长的扇形区域。此外,对Vmpka1和Vmpka2突变体菌株的PKA活性进行检测显示VmPKA1基因贡献了主要的PKA活性,而敲除VmPKA2基因对PKA活性没有明显影响。Vmpka1突变体菌株的缺陷可能是由于PKA活性的丧失导致的。以上这些研究结果表明VmPKA1和VmPKA2在苹果黑腐皮壳菌的生长发育、毒性、分生孢子形成和压力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功能上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生命科学领域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传统分析方法在应对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以及增长极快的生物学大数据中存在诸多局限。本论文利用玉米大规模转录组数据,开展了转录组图谱构建、基因表达数据挖掘、unmapped RNA-Seq read应用和图基因组在转录组数据上的应用等四方面的生物信息学整合分析方法研究,并搭建了相应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为相关大规模转录组的分析工作提供了
交配行为是两性生殖昆虫生殖活动的重要步骤。在交配过程中,复杂的生殖器和腹部夹持结构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交配发生的隐秘性和复杂性,昆虫交尾机制研究迄今仍比较缺乏,创伤交配、进化权衡等特殊交配现象仅在少数类群中有报道。蝎蛉科Panorpidae是长翅目Mecoptera最大的科,已知近500种,拥有复杂的夹持结构和有趣的献礼行为。近年来,针对蝎蛉献礼行为的研究颇多,但交尾机制及其特殊结构的功能却长期
解旋酶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以及病毒体内,其功能涉及核酸代谢的各个途径,并参与介导多种细胞应激反应,其中包括细胞凋亡、衰老和自噬等,帮助细胞应对复制错误和内源性或外源性诱导的DNA损伤。此外,解旋酶途径出现缺陷将导致机体和组织的衰老以及神经系统缺陷等一系列问题。Pif1作为ATP依赖性的SF1B解旋酶,由于其在酵母中维持线粒体DNA稳定性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被首次发现,目前所有真核生物和某些细
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它的核心催化区由蛋白质催化亚基—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和RNA亚基—端粒酶RNA(Telomerase RNA:TER)两部分组成。与其他逆转录酶相比,端粒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以自身携带的一段RNA序列为模板,反复合成端粒DNA,从而解决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末端复制问题,维护基因组的完整性。然而,端粒
蝎蛉科Panorpidae是长翅目Mecoptera最大的科,包含8属约500种。蝎蛉属Panorpa是蝎蛉科最早建立的属,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包含约270个物种。学者依据形态特征将不同区系的蝎蛉属物种划分为多个种团。中国地区雄性腹部第6节无臀角的蝎蛉被划分为大卫蝎蛉种团P.davidi group。该种团的物种在形态上存在较强的异质性,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表明,大卫蝎蛉种团是并系群,急需进行厘订。
基于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可以实时、无标记地检测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获得亲和力和动力学等丰富的相互作用信息,为深入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过程,进一步研究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检测手段,在科学研究、药物研发和疾病诊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要想全面的分析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仅依靠亲和力和动力学参数是远远不够的。生物分子结合和解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
牛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免疫疾病,在畜牧业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危害人类公共健康。近年来,研究人员对来自中国14个省份的总计2201份血液样本进行牛结核流行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奶牛感染结核菌的阳性率达到6.4%。尽管消灭牛结核病的计划在发达国家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是据权威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由牛结核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仍然高达30亿美元。在密集养殖的状态下,使牛群达到无结核病存在
体细胞转基因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动物育种过程中。转基因过程是一个多步骤过程,任何阶段的效率低下都会引起基因转移系统效率降低甚至导致外源基因不能表达。因此,需要采取策略来促进外源基因透过细胞膜,通过细胞质迁移到细胞核并转运通过核膜,从而能有效地表达。微管蛋白乙酰化是一种微管常规修饰,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包括纤毛组装,细胞内运输,细胞运动,以及轴突生长。SIRT2是一种微管蛋白去乙
原牛(Bos primigenius)大约在150-200万年前起源于南亚地区,在更新世时期扩张到亚洲、非洲北部和欧洲等地区。现在的家牛在生物学分类上可分为瘤牛和普通牛,瘤牛有瘤峰,主要分布在南亚和非洲东部地区;普通牛没有瘤峰,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前人研究发现,瘤牛和普通牛分离时间25-100万年前。现在普遍认为,瘤牛和普通牛各自有一个驯化起源,瘤牛在8500年前在南亚地区驯化,而普通牛的
丙酮酸激酶亚型2(PKM2)是肿瘤专有代谢类型有氧糖酵解过程的关键驱动者,除了具有代谢酶活性,其在多种肿瘤中发挥的非代谢功能也逐渐被发现,使其成为癌症研究中的热点分子之一,针对PKM2作为靶点而进行的肿瘤治疗探索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开展。作为代谢异常的肿瘤细胞之一,胰腺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十分有限,病人的愈后并不理想,对其发挥重要功能的新靶点以及治疗方式的探寻对于延长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