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牡荆素调控DNMT1/miR-148a-3p相互作用抑制肝癌细胞干性的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eo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癌(HCC)中具有肿瘤干细胞(CSCs)性质(以下简称干性)的细胞是导致HCC难以根治的根本原因。表观遗传调控涉及到HCC细胞干性特征的维持。紫花牡荆素(CAS)是蔓荆子的一种多甲基类黄酮,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癌作用。我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CAS具有抑制CSCs自我更新的药理作用。利用GEO数据库进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miR-148a-3p在HCC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对HCC患者预后影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在HCC组织中,DNMT1高表达,miR-148a-3p低表达,两者呈负相关。此外,HCC患者生存曲线分析显示:DNMT1低表达或miR-148a-3p高表达与HCC患者总体生存率升高相关。据此,我们假设:在HCC中,DNMT1和miR-148a-3p相互负调控促进HCC细胞的干性特征,同时,CAS可中断这个负反馈调节环路抑制HCC细胞干性特征,从而发挥抗HCC的生物学活性。
  为了验证以上科学假说,我们首先以正常胚胎肝细胞(LO2)为对照,利用称之为HCC细胞干性特征评价体系的一系列实验,多角度评估两个不同HCC细胞系(MHCC97H和SK-Hep-1)的干性特征。该评价体系包括: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RT-qPCR检测细胞干性相关标记物(CD44、EpCAM、Bmi1、Nanog和Oct4)表达,肿瘤球形成率测定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评价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和锚定非依赖生长能力。接着,我们用DNA甲基转移酶活性检测试剂盒、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HCC细胞的DNMT1活性以及DNMT1和miR-148a-3p的表达。然后,我们使用慢病毒递送系统和小分子RNA转染体系操纵DNMT1或miR-148a-3p的表达水平,再利用前述的HCC细胞干性特征评价体系,分析DNMT1或miR-148a-3p对HCC细胞干性特征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利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等,鉴定DNMT1和miR-148a-3p之间相互作用方式,并分析miR-148a-3pmimic处理DNMT1过表达的HCC细胞或DNMT1抑制剂地西他滨(DAC)处理转染miR-148a-3pmimic的HCC细胞干性特征的变化,论证DNMT1和miR-148a-3p的相互作用与HCC细胞干性特征的关联性。之后,我们用筛选出的亚细胞毒浓度CAS处理HCC细胞,确定CAS对HCC细胞干性特征的作用。我们还分析CAS处理后,HCC细胞DNMT1活性以及DNMT1和miR-148a-3p表达的变化。此外,我们用CAS处理过表达DNMT1或miR-148a-3pmimic转染的HCC细胞,分析CAS抑制HCC细胞干性特征的分子机制。最后,我们还实施CAS和agomir-148a-3p单独或联合处理的裸鼠移植瘤实验。通过以上体外和体内的实验以揭示CAS干预HCC细胞干性特征的新药理机制。
  结果显示:HCC细胞中存在部分细胞表现为干性相关标记物(CD44、EpCAM、Bmi1、Nanog和Oct4)表达更高,球形成和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更强,即更显著的干性特征,且HCC细胞DNMT1活化(活性和表达增高),低表达miR-148a-3p。过表达DNMT1提升HCC细胞干性特征,敲低DNMT1的作用则正好相反。转染miR-148a-3pinhibitor能强化HCC细胞的干性特征,然而,转染miR-148a-3pmimic显著减弱HCC细胞干性特征。MSP和RT-qPCR证实:过表达DNMT1增强HCC细胞miR-148a-3p的启动子甲基化且沉默miR-148a-3p的表达。TargetScan计算机模拟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确认:DNMT1是miR-148a-3p直接功能靶标。miR-148a-3pmimic抑制HCC细胞DNMT1的活性和表达。此外,我们还发现:miR-148a-3pmimic逆转DNMT1过表达对HCC细胞干性特征的增强作用,DAC增强miR-148a-3pmimic对HCC细胞干性特征的抑制作用。
  在研究CAS抗HCC药理作用及机制的实验中,我们发现CAS抑制HCC细胞(MHCC97H和SK-Hep-1)活力,但不影响LO2细胞生存。亚细胞毒性浓度的CAS可以显著抑制HCC细胞干性特征,并减弱DNMT1的表达和活性,增强miR-148a-3p表达。过表达DNMT1逆转CAS抑制HCC细胞干性特征的效应。转染miR-148a-3pmimic联合CAS协作性减弱HCC细胞干性特征。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单独的CAS或agomir-148a-3p抑制MHCC97H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联合CAS和agomir-148a-3p的抑制作用增强。移植瘤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联合处理组的DNMT1和CD44蛋白表达比单独处理组更低。我们还发现:DNMT1活性以及DNMT1和CD44的mRNA水平在不同的处理组均有下降,但联合处理组的降低最显著,而且,随着DNMT1的减少,miR-148a-3p相应增加,另外,没有检测出DNMT3a和DNMT3b活性的显著变化。
  综合以上结果,得出结论如下:
  1.DNMT1和miR-148a-3p之间相互负性调控促进和维持HCC细胞干性特征是HCC发生和演进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2.通过中断DNMT1和miR-148a-3p之间相互负性调控抑制HCC细胞干性特征是CAS抗HCC的药理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健脾清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药效机制,丰富中医药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科学内涵,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构建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给予健脾清肠方干预治疗,采用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表每日评估小鼠的结肠炎严重程度,观察健脾清肠方对小鼠体重变化、结肠长度变化的影响,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估健脾清肠方对小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健脾清肠方对小
学位
目的:1.通过慢性束缚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造模方法结合行为学试验,建立慢性应激大肠癌动物模型,研究CRS对肿瘤生长与转移的作用。2.研究慢性应激对肠道屏障、肠道菌群和及其代谢物的影响。3.研究逍遥散通过改善肠屏障、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等途径抑制慢性应激大肠癌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1.运用CRS方法(自制带孔束缚管,每天束缚8h,不间断持续14d),结
学位
目的本研究探讨β-arrestin1通过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大肠癌上皮-间质转化及侵袭转移的作用,并深入研究丹参酮ⅡA抑制大肠癌EMT及转移的作用机制,为丹参酮ⅡA抗大肠癌转移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利用GSE41258数据库分析大肠癌患者原发灶及肝肺转移灶中β-arrestin1的表达和大肠癌预后之间的关系。(2)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β-arrestin1的作用靶
学位
目的:以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顺铂(DDP)耐药细胞株MDA-MB-231/DDP分泌外泌体(DDP-EXO)及其携带micro RNA为研究切入点,深入探讨TNBC顺铂耐药可能机制及益气小复方作用于外泌体阻滞TNBC顺铂耐药作用,为益气小复方逆转耐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三阴性乳腺癌亲本细胞MDA-MB-231及其顺铂(platinum,DDP)耐药细胞MDA-MB-231/DDP为模型,采
学位
本研究首先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梳理了蒋健教授治疗痞满的有效医案,归纳出以“半夏泻心汤”为基本用方的痞满病诊治特色;利用Meta分析评价了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蒋健教授治疗痞满病的诊疗思路基本一致;同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半夏泻心汤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并从脑肠轴-脑肠肽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一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蒋健教授痞满医案中潜在诊治规律目的: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蒋健
学位
目的:以感染后咳嗽风痰恋肺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症候指标、咳嗽缓解时间及复发情况、莱彻斯特咳嗽量表(LCQ)、HARQ气道反流量表积分、诱导痰中SP、IL-6的差异。观察蝉芩颗粒对大鼠肺组织病理、血清中速激肽(SP)及IL-6、TNF-a的影响;蝉芩颗粒对肺组织和背根神经节中COX-2、EP3、TRPV1 m RNA水平及TRPV1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此
学位
目的:在胃食管反流模型中叠加心理应激干预,将西医疾病与中医肝郁证相结合,建立并评价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同时探讨疏肝和胃方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兼具心理障碍表现的大鼠模型的干预效应。方法:通过幽门半结扎联合贲门撕裂手术方法复制胃食管反流大鼠模型,术后一周后在反流模型基础上加入强迫游泳试验、束缚试验、禁食、禁水等心理应激手段,连续干预两周,通过大鼠食管胃连接处p H值,食管细胞间隙、
学位
目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病变是多种视网膜疾病造成视觉损害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视网膜激光光凝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瓶颈,有必要探讨新的干预手段。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提示,三七的主要成分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具有抗炎、双向调节血管新生及光感受器细胞保护
学位
背景和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扶正化瘀方(Fuzheng Huayu,FZHY)可有效抑制肝纤维化,减少病理性血管新生的生成。基于四段式药物主要化学成分的筛选发现,F-01、F-02和F-03在提取物、门静脉、肝脏和全身血中暴露量居于前列。基于上述结果,本研究对FZHY方主要化学成分F-01、F-02和F-03在抑制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
学位
目的:心肌细胞肥大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病理形成过程中共同的病理表型之一,与心肌肥厚和心衰发生密切相关。本课题通过对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osides,PNS)及其主要活性组分抑制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效应进行深入探讨,明确其效应相关的物质基础及能量代谢相关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三七及三七总皂苷制剂在临床上应用于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