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北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由于石油开采、运输过程中的滴漏现象等对当地土壤的污染非常严重。对于受污染土壤的治理,生物修复技术因其具有费用低、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成为目前较为流行和合理的的处理方法之一本文以某炼油厂原油污染的西北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实验对其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污染浓度、调理剂、投菌量、含水率、营养物质、电子受体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石油污染黄土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中不同的石油污染浓度,会对微生物降解过程产生影响。本实验中,土样污染浓度分别为6g/kg、4g/kg、2g/kg,经30d降解处理后,其中加菌翻耕土样的石油降解效果最好,石油降解率依次为84.94%、72.21%、54.31%。这表明在这一处理方式下,污染浓度为2g/kg-6g/kg土壤中,微生物对石油的降解率随着石油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对相同污染浓度的土样进行不翻耕处理,石油降解率分别为65.64%、57.16%、43.93%。说明翻耕有利于受污土壤的生物修复。2.本实验选用了锯末和麦皮为土样调理剂。经38d降解后,土样中的石油降解率分别为84.36%、93.29%,而不加调理剂的土样石油降解率仅为31.82%。上述结果说明,添加调理剂能够明显提高微生物对石油类物质的降解能力,且麦皮对土样的调理作用优于锯末。3.当土样含水率分别为0、10%、15%、20%、30%的条件下,降解实验进行38天后,土样中石油降解率依次为13.55%、29.15%、61.80%、80.87%、74.46%。表明当土壤含水率为20%时最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降解,而过多的水分会对微生物活性产生抑制。4.投菌量也是影响石油降解率的重要因素。实验进行35天后,菌悬液投加量为Oml、5ml、10ml、15ml、20ml、30ml对应的石油降解率依次为36.84%、48.89%、60.70%、64.77%、86.26%、69.85%。得出最佳投菌量为20ml,投菌量过多对降解过程不利。5.在研究营养物质对降解影响的实验中,石油降解率由高到低的N:P依次为:8:1>10:1>6:1>4:1>空白样,相应的降解率为78.4%、71.9%、58.6%、53.4%、34.9%。由此可知,当氮磷比为8:1时,降解效果最佳。6.本实验中以H2O2为电子受体,当加入量为0%、0.5%、1%、1.5%石油降解率分别为:41.3%、58.5%、76.7%、36.8%。可见,1%的加入量对降解最为有利。7.细菌表面带负电,菌量越多,土壤电导率越高。所以土壤中菌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测定土壤电导率来间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