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无机杂化膜兼具有机膜和无机膜的优点,在化工分离、环境保护及清洁生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目前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方法中,微乳液及其聚合技术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离子液体由于具有高溶解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将其作为微乳液组分,是杂化膜制备的新方向,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离子液体氯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2mimCl)为表面活性剂,脂肪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甲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酰胺(AM)混合物为油相构筑的反相微乳液合成氯化银(AgCl)纳米粒子。通过微乳液聚合制备AgCl/poly(MMA-co-AM)杂化膜,用于苯/环己烷混合物的渗透汽化分离。论文首先研究了离子液体微乳液体系的热力学相行为及微乳液组成对AgCl纳米粒子可控制备的影响。通过电导率测定法研究了(C12mimCl+脂肪醇)/(甲基丙烯酸酯+AM)/(KNO3+H2O)体系的相行为及稳定性。并采用UV-vis与TEM分析了增溶水量与表面活性剂摩尔比(ω)、前驱体浓度(CAgNO3)以及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浓度(Cc12mimcl、Cc6H14o)对(C12mimCl+C6H14O)/(MMA+AM)/H2O反相微乳液中AgCl纳米粒子形成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C12mimCl具有较好的乳化行为,形成的反相微乳液增溶性较好。由于C12mimCl中含有Cl-,可通过向(C12mimCl+C6H14O)/(MMA+AM)/H2O中滴加AgNO3溶液的简便方法,制备出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小于25nm的球形AgCl纳米颗粒。还发现:(1)随着ω值的增加,AgCl纳米粒子粒径先减小后增大;(2)适当增加CAgN03可形成粒径逐渐变大的AgCl纳米粒子;(3)增加Ccl2mimCl,有利于形成数目较多、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较窄的球形纳米AgCl。论文还通过微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AgCl/Poly(MMA-co-AM)均质膜和复合膜,采用FT-IR.SEM.XRD.TGA对杂化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并测定了杂化膜对苯/环己烷体系的溶胀及渗透汽化性能。(1)FT-IR结果表明MMA与AM发生了聚合反应,且AgCl纳米粒子与聚合物中的酰胺键之间形成了-(H2N)C=O…Ag+络合作用;(2)SEM与XRD分析结果表明杂化膜中AgCl粒子粒径较小,且均匀分散于poly(MMA-co-AM)基材中。(3)溶胀与渗透汽化的结果表明AgCl纳米粒子的载入显著提高了膜的分离性能,并且杂化膜对苯/环己烷体系的分离性能与膜中AgCl纳米粒子的数量、粒径大小密切相关。当ω=2.1.Cc12mimCl=26.1mol·L-1.Cc6H140=20.0mol·L-1.CAgN03=0.075mol·L-1时,得到的杂化膜的最高分离因子可达5.0。论文利用离子液体微乳液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膜,用于苯/环己烷体系的渗透汽化分离。研究发现,通过调节微乳液的组.成可实现杂化膜结构和性能的绿色可控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