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表面微图案的构造及蛋白质的区域选择性固定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us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米和纳米尺度上表面性质的微调控和表面结构的微加工在当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许多现代技术的发展机会都来源于新型微观结构的构筑或现有结构的微型化。材料表面性质的微调控和结构的微加工可以利用表面微图案化技术实现,通过在材料表面构筑微图案结构,材料表面的粘附、摩擦等与分子间作用力和表面拓扑结构相关的性质都可以得到控制。表面图案化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微电子领域,图案化表面能够用作磁性存储介质材料;在传感器领域,微图案化技术可以大大缩小传感器的结构,提高其信噪比和灵敏度,并降低检出限量。在生物领域,表面微图案化技术可以用于控制生物分子的空间分布,实现生物分子在纳微米区域内的固定,这对于研究少数甚至单个生物分子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实现材料表面的微图案化,使生物分子固定在纳微米级的目标区域以构筑生物分子微图案,成为当今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选择了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高分子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构筑表面图案的基材,通过自组装单分子膜使材料表面功能化,以172nm真空紫外光刻技术对表面性质进行微调控,利用表面性质的差异诱导蛋白质的区域选择性吸附,进而构筑生物分子微图案。主要内容如下:1.在PET材料表面沉积自组装单分子膜。PET材料经过172nm真空紫外光照后,形成亲水性的羟基化活性表面,为氨基硅氧烷分子的自组装成膜提供了基础。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自组装单分子膜后,基材表面性质发生了变化。水接触角、茚三酮显色、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检测结果表明:氨基自组装单分子膜沉积在了真空紫外光照处理后的材料表面。2.以172nm真空紫外光刻形成图案化的表面。光刻结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真空紫外光照后,基材表面可以形成与所用掩膜形状相同的微图案。3.在官能化的微图案表面选择性吸附蛋白质生物分子。沉积单分子膜后,利用表面的活性氨基继续反应,在表面接枝上能够排斥蛋白的聚乙二醇(PEG)分子,然后以172nm真空紫外光刻,形成区域官能化的微图案。经过真空紫外光刻后,样品表面的不同区域会呈现不同性质,有PEG分子存在的区域会排斥蛋白质,而另外的区域则能够吸附蛋白质。荧光蛋白吸附实验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在图案化的基材表面,可以观察到荧光图案。这一结果证明,真空紫外光刻后,蛋白质在基材表面的吸附呈现区域选择性,可以形成蛋白质图案。本文通过自组装单分子膜和真空紫外光刻技术在高分子材料表面构筑了官能化微图案,并在图案化表面选择性吸附了蛋白质分子。这一研究为生物分子的区域选择性固定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其他文献
作为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唯一的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因其纪录片带有作者典型风格而独具代表性.边界的融合与跨越以她晚期的纪录片作品为主要文本,探寻其纪
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万能电子拉伸机以及多功能内耗仪等多种分析检测手段,研究了4vol%Gr对7050铝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以及热处理对7050Al
机械零部件的精密化发展,导致传统的在摩擦副之间形成油膜来减少摩擦的作用很难实现。由此提出在精密工件表面制备一层摩擦系数低且耐磨性高的类石墨碳膜,来达到工件的减磨延寿
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兼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电力机车接触线、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等多个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我国在高强高导铜
电影《妈》是2020年唯一线上按时上映的贺岁片,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放弃了传统院线上映的方式,选择线上网络免费观看的模式,在大年初一准时与观众见面.电影以欢快的叙事语言描述
本文主要针对国产铜金粉的印金光泽度普遍较低以及在高速印刷中容易氧化的问题,以福建铜金粉为研究对象,通过表面改性提高铜金粉的印金光泽度,通过表面包覆和缓蚀剂改善铜金粉的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是一种由亚油酸(Linoleic acid, LA)转化而来的一系列十八碳二烯脂肪酸的总称,其中c9,t11-CLA和t10,c12-CLA两种构型具有重要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