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金融行业不断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主力的农村商业银行,转变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后,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资产规模同样出现双降的趋势。枣庄农商银行在改制过程中,通过多元化途径处置了大量的不良资产,重新吸收了社会资本、企业资本等新股本,加大不良资产的催收力度和剥离力度,资本充足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枣庄农商银行历史债务问题仍没有全部解决,资本充足率和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仍然较低,经营机制体制需要进一步转换。2017年枣庄农商银行不良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32亿元,不良资产变现率为0.56%,同期新增不良资产规模0.45亿元,全行不良资产的规模仍然较大,消除不良资产的任务仍然艰巨,因此,如何快速处置枣庄农商银行的不良资产意义重大。本文以信用理论、金融脆弱性假说、银行行为理论为指导,全面分析了当前枣庄农商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得出现阶段枣庄农商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由2008年的18.96亿元下降了 8.3亿元,不良资产的比例由2007年的13.95%下降到了 2017年的1.27%;不同地区的分支行具有不同的不良资产规模和比例,市中支行、振兴支行、峄城支行、山亭支行、薛城支行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高的地区,不良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比率相对较低;不同的担保方式产生不良资产的概率也不同。随后运用Logistic模型,从贷款角度和农户角度构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各指标对不良资产的影响程度,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企业获利能力因子、贷款特征因子、短期偿债能力因子、行业因素因子都对不良资产产生显著影响,且该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好,总体准确率达到了 86.4%,对正常企业的准确判别率达到了 89.47%。得出户主的年龄、户主的职业、家庭收入水平、存款额度占收入的比例、农户家庭资产规模、农户负债及对外担保额度、是否有不良资产记录、贷款额度等8个指标因素对不良资产的产生具有显著影响。最后从银行、贷款者、政府的角度提出了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研究试图将相关理论应用到枣庄市不良资产的处置上,为解决不良资产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为进一步探索解决不良资产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针对性的制定出处置核销不良资产的途径和方式,规划出科学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案,不仅仅对枣庄农商银行处置不良资产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其他地区同类银行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