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国家教育、体育等主管部门从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出发,制定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推进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我国学生体质评价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先前制定实施的政策和措施,其部分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因此,研制一个比较全面、科学、简单、实用的学生体质健康,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7月25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制定颁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实施《标准》的研制背景出发,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学生体质评价标准的历史沿革,对《标准》在北京市中小学校的实施情况、出现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标准》在中小学的实施,受到广大体育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课外锻炼以及学校的体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学生对测试项目存在明显偏好;台阶实验作为反映人体心血管机能的测试指标,其有效性有待商榷;选测项目的设置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3.部分测试指标的评分标准偏低,其分值设置和奖励规定不够科学、合理;
4.测试器材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太符合学校的现有条件;其系统功能需要进一步优化;
5.《标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测试指标不全面、实施的监督力度不够、忽略了弱势群体、对城乡差距的考虑不够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对测试指标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期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2.进一步细化评分标准或采用累进评分法,规范《标准》的监督机制,使《标准》更能体现其公平、公正;
3.购置测试器材力求节约,达到方便操作、便于成绩采集、经济耐用等目的。建议生产厂家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并加强售后服务工作;
4.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加大体育资金投入,改善《标准》实施的软、硬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