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U-18女足决赛阶段的运动员代表了该年龄段的我国青年女足的最高水平,针对她们在比赛中犯规特征的研究并与职业女足球队和参加第5届女足世界杯球队的犯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不仅可以发现该年龄段球员的犯规特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她们在心理、体能、对规则的理解程度和比赛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以及与高水平球员的差距。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本届全运会U-18女足决赛阶段的8支球队的19场比赛中队员的犯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比分状态是影响本届全运会U-18女足决赛阶段运动员犯规的重要因素。与职业女足球队和世界杯女足球队相比,我国青年女足犯规次数较少。(2)参加本届全运会U-18女足决赛阶段各队在比赛的不同时间段呈现犯规次数不同的特征。与职业女足球队和世界杯女足球队相比,我国U-18女足在比赛不同时间段犯规次数占总犯规次数的比例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3)参加本届全运会U-18女足决赛阶段球队在中场区域犯规次数最多。这种特征与职业女足球队和世界杯女足球队相同。(4)本届全运会U-18女足决赛阶段的犯规种类以推人、踢人、铲人、冲撞、绊摔、和拉扯六种为主。与女足世界杯球队相比,犯规种类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5)参加本次全运会U-18女足决赛阶段球队的犯规部位表现出上肢部位犯规次数多于下肢犯规次数的特征,与职业女足球队和世界杯女足球队相同。(6)本次全运会U-18女足决赛阶段球队的场均黄牌数相近。场均越位次数在小组赛和名次赛中同样相近,但5-8名的球队越位次数明显多于获得前4名的球队。与参加世界杯女足球队相比我国青年女足场均黄牌数和越位次数偏低。通过对参加第十二届全运会U-18女足决赛阶段犯规特征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建议加强对防守技术的训练,使队员能掌握正确的防守技术,提高个人和球队整体的技战术能力,避免因错误的动作导致裁判员的判罚,甚至红、黄牌的出现。(2)加强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球员应该在90分钟的比赛中保持体能充沛,避免在比赛最后阶段因体能下降导致比赛激烈程度下降,无法改变比分状态。(3)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干预,在心理训练方面要更准确、有针对性,避免年轻运动员在比分差距较大时出现心理问题,导致出现急躁情绪而犯规,甚至红、黄牌的出现。(4)增加我国青年女足队员的比赛经验,使她们能更好地阅读比赛进程,避免无谓的犯规出现。(5)运动员应更好的理解规则,从而在比赛中合理的、更为有利的运用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