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记忆加工过程中的预备注意过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a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双任务实验室范式提出以来,前瞻记忆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领域,人们提出了许多的理论模型解释前瞻记忆的认知加工机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理论模型的解释之间有相互冲突的地方。影响比较大的理论模型,多重加工模型和预备注意与记忆加工理论对前瞻记忆编码完成之后到成功提取这段时间内的状态解释不一样。预备注意与记忆加工理论认为,这段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受到预备注意过程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被试有一部分受控制的资源用于监控环境中靶线索的出现。多重加工模型认为,被试在这段过程中,是否需要认知资源占用从而对靶线索的探测有一种准备状态取决于实验任务,材料,熟悉程度等因素。也就是说至少有一部分实验中,被试是不需要认知资源去探测环境中的靶线索出现的。本文设计了两个实验检验这两个理论模型的争论。实验一使用了字母材料,进行中任务是one-back任务。并且设计了靶线索刺激的两种类型:汉字靶线索和字母靶线索。汉字靶线索作为物理刺激特征与进行中任务刺激差异大的靶线索。实验还设置了只有进行中任务的对照组。实验重点考察的是是否在靶线索物理特征与进行中任务差异大的条件下能出现预备注意过程,需要占用认知资源探测环境中靶线索的出现。结果发现,PM组并没有出现预备注意与记忆加工理论预测的对完成OT任务资源的额外的占用。实验二使用了汉语双字词材料。实验二根据预备注意与记忆加工理论的假设,认为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对前瞻记忆过程的不同加工阶段有不同的影响。对于前瞻成分来说,受到预备注意加工过程的控制,探测靶线索需要占用一部分认知资源,影响OT任务的成绩。对于回溯成分来说,受到记忆加工过程的控制,在认出到靶线索之后,需要从记忆中搜寻合适的意向,从而会影响PM任务的成绩。实验结果没有发现前瞻成分复杂程度对OT任务的影响。回溯成分复杂程度显著影响了PM任务的成绩。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