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西苗族于每年的立秋节气期间在对应的赶集场欢度赶秋节,赶秋节是湘西苗族代表性的大型复合型节日之一,兼具农事性、纪念性、商贸性、游乐交往性,是苗族生活方式和历史记忆、民族文化的凝聚体。节日核心特质是祈庆丰收、纪念谷神与祖先,蕴含了预祝丰收、祈福感念、崇敬神灵祖先、糯食为吉、对歌恋爱的深层内涵。本文以湘西苗族赶秋节研究对象,结合文本分析和田野调查,主要对赶秋节的起源传说、起伏演变、节日形式活动、文化内涵、历史变化等进行了论述和阐释。本文第一章是对国内的传统节日与民族节日、苗族节日、丰收节、苗族赶秋节四个层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尤其是对赶秋节记录、叙写和研究的著述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问题。第二章先重点整理赶秋节的起源传说和演变脉络,尝试通过已有的资料从湘西苗族的迁徙史和社会交流环境、立秋三方面因素推测赶秋节形成时间,并根据赶秋节的传承人情况将其分为整体和局部两类。第三章介绍田野点的生态文化环境,真实记录板栗村赶秋节的节日活动和过程,并与湘西其他地方赶秋节进行比较,展示赶秋节当下的具体面貌。第四章对赶秋节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先分析农事生活下的丰收表达,从丰收内涵分析赶秋节符号集中的现象是文化调适的结果。再探讨节日祈福、信仰崇拜、感念伦理、稻作糯食吉贵、苗族传统的婚恋风俗。第五章首先对赶秋节的历史变化进行分析,再探讨赶秋节的传承问题。并对赶秋节的传承保护提出几点现实的建议。作为少数民族代表性的丰收节,赶秋节展现和传承了湘西独特的农耕文化、巴代文化、民族艺术和生活习俗,是湘西苗族群体宝贵的精神遗产和重要传承载体。在民众自然选择和生产方式变迁下,赶秋节文化内容不断在增加,在国家的文化决策中又逐渐走向非遗殿堂。在多方力量整合包装下的赶秋节是探寻湘西苗族共同心理素质出发点,不仅有利于增强地方文化自信心与认同、促进地方团结和谐、稳定,还能引起人们在时代剧变下的反思和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