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镇传统商业街更新中的可识别性研究——以榆林古城老街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20063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城镇大都历史悠久,其中的传统商业街是在城镇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传统的物质景观、商业文化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市井生活作为街区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反映了城镇传统特色的发展和延续。传统商业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展现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史的重要窗口。   现在传统商业街既面临挑战又存在机遇。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经济结构、人们的生活观念及消费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传统商业街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旅游业的兴起,传统商业街已成为人们感受和体验城市传统文化特色的重要场所,具有很高的商业、旅游价值。对于传统商业街的更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在更新的过程中,由于对其综合价值的认识不足,盲目大拆大建,导致许多街道地域特色丧失以及居民对本地区认同感的瓦解,出现了“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的现象。有鉴于此,本文选择将传统商业街在更新过程中的可识别性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具体的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人们对传统商业街认知和认同的心理需求,恢复街道的活力与生机。   本研究通过介绍与课题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从认知和认同两方面来理解识别的概念、对象、层次,并结合实地调研成果和查阅的各种信息资料,以与可识别性相关理论为依据,从传统商业街空间环境的三个层面和商业业态特征出发,具体分析影响传统商业街可识别性的因素。研究中将合理的功能定位和商业业态构成作为改善传统商业街可识别性的前提,并结合大量与人的视觉、行为心理相关的研究成果和规划设计理论,对影响空间环境可识别性的各层次和各要素提出相应的改善思路,最后以榆林古城老街为例,将研究的成果运用其中。在结合实际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其可识别性的改善提出具体建议,验证研究策略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及大规模城市建设的进行,我国开始进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国内学者就外来工和城中村的研究很多,并且积累了大量成体系
重新寻找传统夯土农宅造技术中的建造经验及其生态性,改良传统夯土农宅建造技艺和提高建筑品质的技术途径,并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对我国西北地区农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我国的
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产业的发展,产业集群化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产业园作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空间载体,近年来数量上逐渐增加。   本文选取城镇群地区
近年来,在新经济时代的全球化浪潮下,几乎所有的城市均在不同范围内扮演着自身的角色,并积极谋求提升等别,参与更加广泛的竞争与合作,其中尤以大城市最为活跃。毋庸置疑城市已经逐
学位
交通污染问题从一开始出现,就被人们所关注。中国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后,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当 pm2.5这一名词引起公众注目的时候,空气污染问题迅速成为了热点问题。道路交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逐步增加,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教育方针。中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为他们提供良好舒适的学习生活
水是人类和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匾乏的国家之一,而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分区域的气候较为干旱,是我国
学位
传统聚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聚落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传统建筑风貌、优秀建筑技艺、传统
城市边缘地区是介于中心城区与典型农村之间客观存在的地域空间实体。城市边缘地区已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战场”和各方利益交织、问题集中多样、代表城市最新建设进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