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各地区经济迅猛发展,政府大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取得了诸多实效,但随之出现很多施工乱象和贪腐行为。对这些投资项目实施审计时,由于审计量剧增,审计范围广,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各种不确定因素多,导致审计风险点增多,审计风险随之提高。本文主要研究如何防范和控制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风险,以促进审计部门管好民众的“钱袋子”,进而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和财政资金利用效率。本文整体结构的理论基础是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笔者首先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与政府投资项目相关实施工作者进行个别访谈,深入交流,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归纳出目前投资审计存在诸多问题:如独立性不足,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审计对象日趋复杂,审计方法技术落后,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不高等。 其次,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得出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和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道德风险的推论;依据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了审计独立性缺失形成的历史原因;随后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审计风险产生的现实原因。 再次,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如审计关注面狭窄,执法手段有限,聘请中介机构存在管理风险等。同时搜集了一些国内外先进审计做法和经验。 最后,笔者将上述理论分析与国内外先进审计经验相结合,尝试在理论和现实的双重角度提出防范审计风险的具体方法和实现途径。如推进审计体制向“立法型”转变;细化审计法律法规;用规范的制度约束被审计单位;加强审计内控制度建设;创新审计手段,推进审计信息化、智能化;严明纪律,引导健康风气;引入信用体系管理约束聘用机构;推行绩效审计和“大审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