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股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且股票市场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所以股市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形成较规范的市场。同时快速发展也没有培养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投资者群体,人们的投资理念及投资心理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风格。作为股市重要参与者的个体投资者能否健康、理性的从事投资活动决定了股票市场能否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针对人们投资股票的行为及在投资活动中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等进行分析,是研究股市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前提。我国股市非理性行为非常明显,外界因素最终通过内在的心理因素来影响人们的投资行为,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非理性行为,运用行为金融的相关理论来指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对投资者收益水平的提高和股市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金融学关于投资行为理论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我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出股市非理性行为产生的背景,并对股市投资者的发展状况及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次,本文指出了股市中非理性行为的表现形式,并对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论述。任何行为都是通过心理活动产生的。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本文主要从投资者存在的心理偏差进行分析,同时还介绍了外界因素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非理性行为对股市发展的诸多不利后果;再次,本文对我国股市是否存在典型的非理性行为——羊群行为进行了非线性回归检验,此处也是论文的创新之处。研究选取近几年沪深300样本股的数据,以此来检验股市羊群行为的剧烈程度。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股市具有非理性的特征,只有2008年股市存在剧烈的羊群行为。2007年1月到2010年6月期间不存在剧烈的羊群行为,这可能和选取的数据对象有关。最后根据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建议。重点阐述了个体投资者应如何理性投资,如何提高投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