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卫生知识是指公众具备的关于精神疾病的识别、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具体指居民能够识别典型的精神疾病,掌握获取精神卫生知识的方法,了解致病和发病因素,具有自我干预调节的意识,知道如何利用专业帮助,重视精神卫生知识和寻求适当帮助的态度等。目前,精神卫生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正在上升,精神卫生问题对人民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但由于精神卫生知识尚未普及,宣传力度不够,我国普通居民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明显偏低,而广东省目前尚未针对居民的精神卫生知识水平开展过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广东省城乡居民对精神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对影响居民知晓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以填补我省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相关基线资料的空白,为日后检验精神卫生知识科学普及效果提供对比资料,并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和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为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自编《广东城乡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调查居民的正确应答率和知晓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筛查;采用《广东城乡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访谈提纲》了解居民对心理卫生保健的现状、需求、途径等问题的看法。其中数据资料通过统计软件 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 结果:本次共调查广东省内6个地区的本地居民993人,其中男性居民414人,占41.7%,女性居民579人,占58.3%。被调查居民精神卫生知识总体知晓率为20.5%,其中女性居民知晓率为22.8%,男性居民知晓率为17.4%。广州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20.0%;东莞居民知晓率为25.8%;韶关居民知晓率为13.5%;惠州居民知晓率为16.9%;中山居民知晓率为25.5%;茂名居民知晓率为25.0%。城市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20.8%;城郊、乡镇居民知晓率为19.9%;农村居民知晓率为18.4%。 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女性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高于男性居民(P<0.001);汉族居民高于少数民族(P<0.05);广州、东莞、中山、茂名地区居民知晓率高于韶关、惠州(P<0.001);没有亲属(曾经)患有精神疾病的居民知晓率高于有亲属(曾经)患有精神疾病的居民(P<0.05);婚姻状况正常的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婚姻状况不正常的居民(P<0.05);30岁以下居民知晓水平最高,30~50岁居民次之,50岁以上居民最低(P<0.05);医务人员、学生、行政干部、教师、公司职员知晓率高于个体从业者、工人、农民(P<0.05);文化程度高的居民知晓率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P<0.001);对精神卫生相关信息关注程度高的居民知晓率显著高于不关注的居民(P<0.001);不迷信居民高于迷信居民(P<0.05);对精神卫生相关知识的需求程度高的居民知晓率高于需求程度低的居民(P<0.05)。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居民的性别、需求程度、家族史、关注度是影响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 另外,将本次参与调查的993名广东省居民的SCL―90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发现被调查居民的总分、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因子分、强迫因子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抑郁因子分、敌对因子分、恐怖因子分、偏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比国内类似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我省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略高于其他一些地区居民的结论。同时,我省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高于全国常模,说明近年来我省精神卫生工作卓有成效。但要达到《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中2010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要达到50%的要求,还需进一步广泛宣传和普及精神卫生相关知识,以提高广大居民精神卫生和心理保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