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硅热电材料合成制备技术及其热电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f446233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电材料作为可以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能源材料,近年来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高锰硅(HMS)热电材料作为一种3d过渡金属硅化物,具有高的Seebeck系数和低的热导率,因而具有潜在的高热电性能;同时,由于原料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良好,高锰硅热电材料已成为一种具有重要开发和应用潜力的P型热电材料。但是,传统的高锰硅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存在制备周期长、工艺复杂且能耗较高等问题,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高锰硅化合物的大规模生产及商业化应用。本论文分别探索了固相反应法、SPS一步反应烧结两种快速制备高锰硅化合物的新方法。系统研究了反应工艺条件对产物相组成、微观结构、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采用发展的快速制备新方法,研究了Ge掺杂及SiC纳米第二相复合对高锰硅化合物热电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工作和结果如下:   首次采用固相反应法在较低温度、较短时间内制备出单相高锰硅化合物。当Mn∶Si=1∶1.80时,850℃下固相反应6 h即可得到单相高锰硅化合物粉体,固相反应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并不影响高锰硅化合物的形成。固相反应法制备的高锰硅单相粉体在950℃下SPS烧结15 min后仍为HMS单相,并且样品结构致密、成分均匀。固相反应结合SPS烧结制备的块体高锰硅热电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电性能,其ZT值在800 K时达到最大0.42。前期可获得单相HMS化合物的固相反应温度和时间对SPS后产物微观结构及热电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为简化制各工艺,节约能耗,进行单质粉体简单混合后直接进行SPS一步反应烧结制备高锰硅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将单质元素Mn粉与Si粉在高能球磨机中球磨1 h进行简单混合后,混合粉体在950℃、5 min的条件下SPS一步反应烧结得到了单相致密的高锰硅块体材料,大大缩短了高锰硅块体材料的制各时间。采用SPS技术,在950℃,5 min条件下一步反应烧结制备出Ge掺杂的单相致密Mn(GexSi1-x)1.80(x=0~3.5%)块体材料;当Ge掺杂量为x=3.0%时,Mn((Ge0.03Si0.97)1.80化合物在900 K得到的最大热电优值ZT值达0.54,比未掺杂样品的ZT值提高了约40%。   采用固相反应结合SPS烧结,通过非原位方法在高锰硅化合物中引入了SiC纳米颗粒第二相,制备了SiC/HMS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将Mn粉、Si粉和SiC纳米颗粒在高能球磨机中球磨1 h后,混合粉体在850℃下固相反应6 h,固相反应粉体在950℃下SPS烧结15 min制备出SiC复合的单相致密MnSi1.82(SiC)x(x=0~10%)块体材料。SiC/HMS复合材料的热电性能虽然未得到明显优化,但也并未降低,x=5%的样品的最大刀值与未复合材料的相当。这主要是由于SiC在高锰硅化合物中未能均匀分散,对晶格热导降低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所致。进一步改善SiC分散性并同时结合掺杂有望大幅度进一步提高其热电性能。
其他文献
本论文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了ZrN单层膜,ZrSiN、ZrCN、ZrVN、ZrVCN复合膜以及ZrCN/VN纳米多层膜。采用XPS、EDS、XRD、SEM、AFM、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仪、高温热处理炉等
期刊
本文以山东东阿县污水处理厂A2/O淹没式生物膜工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A2/O淹没式生物膜工艺沿程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工艺运行条件与参数对A2/O淹没式生物膜工艺
工业纯钛TA2由于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较好的焊接性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高新技术领域,然而其硬度低、抗粘着磨损能力差和在还原性介质中耐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多孔材料凭借其独特的性能,在各个领域中展示出巨大的潜力。多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空旷的结构,是非常优秀的催化剂、分离剂、微反应器和离子交换剂,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广泛应用。除此之外,有序大孔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光子晶体,通过光子带隙调节电磁波的传播,在通信和光学器件领域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并且可根据结构颜色和莲花效应来制备仿生材料、自清洁材料等。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控制反应
水是维持生态系统完整、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很多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水问题。
石墨烯和碳纳米管(CNT)等碳素材料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而具有优异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使其在纳米电子器件、生物传感器、燃料电池、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表面化学惰性、分子层间范德华力相互作用或相互缠结,使得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碳素材料易团聚,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其性能,限制了其应用。将2D石墨烯片自组装成3D多孔石墨烯结构或与1D的CNT结合构成3D多孔石墨烯/CNT结构,是目前科
学位
学位
利用3对AFLP引物对我国棉褐带卷蛾Adoxophyes orana(Fischer von Rosslerstamm)4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分化研究。共扩增得到224个DNA条带,其中多态条带195个;遗传多样性分析
纳米阵列结构因其结构的高度有序,除具有一般纳米材料的性质外,其量子效应也更为突出;而且很容易通过电、磁、光等外场实现对其性能的控制,成为设计纳米超微型器件的基础。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