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后期的上海士人与地方社会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aiko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西文化间的碰撞和融汇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度兴趣,对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地进展。徐光启,作为早期近代第一批融通中西文化之传统士大夫,对他的研究一直倍受学界关注,而且近年来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学界对徐光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入仕为官之后,而对其中进士之前的研究,由于资料的缺乏,而一筹莫展。同样,对徐光启所生活学习的明后期的上海社会,无论是我们本土学者还是西方研究者,长久以来都持有一种偏见,认为开埠前的上海只是个小渔村。本文主要讨论这对这两个问题,讨论了徐光启的成长经历及其入仕前的学术活动和交游状况,和明中后期的上海社会的文化发展状况。笔者分四部分来讨论明中后期的上海文化。第一部分讨论了明中后期上海文坛的发展状况,梳理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家族,初步勾勒了上海文化的发展主线。第二部分讨论了上海地区私家藏书、编书和著书的情况,介绍了上海地区的文化积淀和书籍资料。第三部分考证了上海文坛核心世家大族的家族及其姻亲关系,建构出了上海地方社会以家族为中心,以姻亲为纽带的网络社会。第四部分讨论了明中后期上海地区的结社状况及上海在整个有明社会的各种学术思潮中的学风状况,从学的角度探讨上海文化的特点。对于早期徐光启的研究,笔者亦从四个角度展开,即徐光启成长的文化背景,徐光启时代的书籍资源,徐光启的人脉网络及其知识来源和徐光启的治学氛围和学术取向。笔者通过研究徐光启的交游网络,建构了徐光启知识来源脉络;通过探讨徐光启的学脉及学风,梳理了徐光启的治学取向。最后,笔者从上海社会的背景来讨论上海社会所赋予徐光启性格的特征,即徐光启之所以成为徐光启的放眼世界的眼光、海纳百川的意识,和他的学术取向对他一生道路选择的影响。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徐光启所构建之“以耶补儒”的文化构架,实际上是以西学之内容灌充汉儒之“七略”,在直承汉代儒学传统的同时,以西骈中,创新传统实学的内容。所以,徐光启对中国社会所作的文化构架不仅是综贯古今,而且是接通中西,因此,徐光启实乃致力于中国接轨世界的第一人。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女性的解放运动相结合,使当代中国女性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及社会日益开
农村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中国社会学的重要主题。马克思·H·布瓦索根据信息(知识)的不同特点对制度作了理想类型的划分,本文据此又划分出两种理想类型的
高端餐饮从云端坠落,向大众餐饮“试探”,能否从尘土里开出花来?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作期间组织因子途径(TFP)各指标及比值的变化。方法血浆中组织因子(TFAg)、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激活的Ⅶ(FⅦa)及凝血因子Ⅶ抗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从理论基础出发,分别论述了竞争战略和财务报表分析的具体内涵,从而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再通过具体阐述影响竞争战略选择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最终提出了企业选择竞争战
本文阐述了在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中,教师本身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通过结合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从引入化学史、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三个方面,探讨了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下)Unit 4读写课Two new kittens为例,探讨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教学设计。认为教师应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问题,
清末民初,江苏地方政治制度发展延续了晚清宪政改革的趋势,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转型特点。一方面,成立议会,创设司法体系,革新行政机构,推行地方自治为江苏省地方政制现代化奠定
社交网站作为时下最新的网络媒介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际交往工具,从国外的Facebook、Twitter,到国内的人人网、微博、微信,无数高校学生都为之风靡。青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