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隐喻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pj00000p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渊源已久。传统的修辞学中,隐喻只是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而在新兴的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语言深深扎根于认知结构中,隐喻就是一种重要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赵艳芳,2001:99)。人们可以通过隐喻这一强有力的工具认识抽象概念,并以此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因此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概念的。作为人类认知工具,隐喻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隐喻不仅能将人类的经验概念化而且隐喻被认为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基于身体体验的映射。这种映射是从一个较为具体的概念领域到另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领域的映射。因此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隐喻以经验现实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以意象图式和范畴作为认知体验的基础。在工作机制上,Lakoff和Johnson提出概念隐喻理论(Conceputal Metaphor Theory CMT),主要是指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特别是将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的框架投射到一个不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上。Faucocnier和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CBT)指出概念隐喻理论中的不足并对其加以完善。众所周知,音乐是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对于歌词这种特殊的语篇的研究似乎语言学家似乎并没有做过多的研究。草原歌曲作为蒙古族表达感情的一类歌曲,充分体现了草原人民表达自我、热爱生活的向往,是十分值得我们探究的。然而近年来,虽然对认知领域做出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很多,但从认知角度研究草原歌曲隐喻的却并不多见。从古至今,草原歌曲便是草原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今作为一种语言元素歌曲中的歌词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但是由于其从某种程度上说属于艺术语言体系,语言学家并没有给与其足够的重视。而尽管文艺学注意到了它的重要性,但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心理内容才是他们更加注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语言是由自然语言形成的,但对从自然语言到艺术语言的艺术化过程及其规律则少人问津。作者通过用CMT和CBT认知隐喻理论对草原歌曲歌词中的隐喻(作者选取的是用汉文演唱的内蒙古草原歌曲作为分析语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通过对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中的隐喻现象的分析来说明隐喻在草原人民生活中存在哪些功能以及能艺术语言作品带来什么作用。文章通过对流行歌词中隐喻的认知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进行分析,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展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并有助于人们加深对蒙古族草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识。文章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隐喻,并且试图将此应用于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播与概念理解方面。同时作为首次试探性研究,由于相关研究较少,本人学识有限,希望有更多感兴趣的学者对此领域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和讨论。
其他文献
介绍常德“三中心”的设计背景、方法和成果,由《桃花源记》的历史传说为设计脉络,通过现代的建筑空间诠释传说中的理想意境,达到建筑和景观一体化的空间效果。 This paper
随着现代物理学、微电子、计算机和惯性技术的发展,微硅机械陀螺仪以其独特的优点成为惯性传感器的一个发展方向,在军用、民用技术和汽车工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微硅机械陀螺
本文通过比较几类WDM复用器件,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基于体光栅严格的波长与角度选择性,提出了一中制作波分复用器的新方法—体全息光栅波分复用法,并就该器件的设计原理、制作方
半导体二维光子晶体由于其平面内的光子能带特性和与半导体平面加工工艺相容的特性,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由于光子晶体对电磁场态密度的调节能力,使得其在实现对自发辐射的控
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是光通信和光传感领域的重要基本器件之一。随着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取样光纤光栅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已成为目前关于FBG的研究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崭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从提出到践行一直都备受关注。从提升旅游者体验的角度,借助网络大数据平台,为当下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即通过大数据资源
在以往学术论文语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这一亚体裁提出了它的研究原则,并运用这些原则对英汉论文摘要进行了分析。根据学术论文摘要的交际目的与功能,作
第一部分髌骨倾斜的MRI测量参数比较目的:探讨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外侧髌股角(lateralpatellofemoral angle,LPA)及倾斜角(tilt angle, TA)3个反映髌骨倾斜的
<正>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于1982年6月9日至15日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出席年会的有来自全国80个单位的142名代表,共提出学术论文94篇。与会代表本着百家争鸣、洋为中
舞蹈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需要一个优秀的编导,利用感情的主线,从生活中提取材料,再将材料进行艺术升华,才能塑造出具有独创性的、新颖的舞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