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抗磁轴承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Super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是包含电子元件和其它微型实体(包括机械、热、磁、流体、光学、化学、生物元件等)的集传感器、执行器、信号处理、通信、接口、控制电路以及电源于一体的系统。典型MEMS器件的特征尺寸大约在1μm~1cm之间,这种微型化的特点使得很多在宏观尺度上无法应用的物理原理在微观尺度上找到了实现的可能性,常温无源式抗磁悬浮就是其中之一。抗磁材料是磁化率为负值的磁性材料,包括金、银、铜、铅,石墨、水、有机化合物等。根据Earnshaw定理,铁磁材料以及顺磁材料之间的作用力不足以独立实现稳定的磁悬浮。若引入抗磁材料,利用其对外磁场轻微的抵制作用,则可实现常温下的无源稳定磁悬浮。抗磁悬浮原理虽然在一些高精密的科学传感器中有应用,但由于抗磁材料的磁性过于微弱,无法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在轴承中的应用还尚未涉及。根据电磁力的尺度效应分析可知,永磁体磁场梯度随系统特征尺度的减小而反比增大,由于抗磁效应正比于磁场的梯度,抗磁悬浮得益于MEMS微小化的特点,可为微机械结构提供简单有效的支撑方法。微型抗磁轴承的研究涉及到电磁理论、材料科学、工程设计、加工工艺等多个学科,具有丰富的内涵,为微机电系统轴承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本文以建立微型抗磁轴承基本设计理论体系为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抗磁悬浮原理微尺度有效性论证的基础上,研究了适应微系统加工工艺的微型抗磁轴承基本设计方案,并根据磁场能量理论的计算结果,研究了轴承设计参数对轴承承载力以及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探讨了实现轴承稳定悬浮的条件,提出了微型抗磁轴承优化设计的方案;(2)抗磁轴承的非接触式结构需要非接触式的阻尼减振方式,可行的方案包括气膜阻尼以及电涡流阻尼。对于电涡流阻尼,本文根据抗磁轴承的结构特性,采用薄板近似模型以及镜像法建立了轴承电涡流的模型,分析了转子轴向、径向以及倾角方向电磁阻尼的特性,探讨了电涡流阻尼对轴承旋转损耗的影响,通过与气膜阻尼的比较,论证了电涡流阻尼器在微型抗磁轴承中应用的可行性。(3)在对微型抗磁轴承动力学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轴承的转子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和设计方案下的轴承动力学特性,提出了改进轴承动态稳定性的方案。(4)针对非理想加工条件引起的抗磁轴承磁偏心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永磁体的不对称磁化以及抗磁材料磁性不均匀对轴承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轴承的旋转损耗特性。(5)对抗磁轴承的基本振动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微型抗磁轴承适应于MEMS准平面加工的特性,与传统的轴承方案相比,抗磁轴承充分利用了MEMS微小化的特点,具有方法简单、对工作环境要求低的优点,并可与其它轴承方案结合,拓展了研究的思路。本论文作为抗磁悬浮原理在微机电系统中应用的初步探索,建立了抗磁轴承机械性能的基本理论框架,为这种新型方案的设计、优化、驱动方式的选择以及运行策略的拟定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其他文献
首先对研究水力机组大波动过渡过程的应用价值和必要性进行简单描述,结合前人研究背景,重点介绍了长引水系统电站大波动过渡过程在计算方法及在水击、导叶启闭规律、调压室设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微型化,介观尺度的微型、微细零件在电子工业和精密机械两大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快速增长,介观尺度的成形技术也逐渐成为各国制造业大
徐州地区一年四季分明,环境温度在-20℃~45℃,相对湿度65%~95%,极端条件下有旱涝、暴雨、冰雹、大风、寒潮、雾害、雷电、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发生,是较为典型的暖温带湿润-半湿
轴面流道设计是整个泵水力设计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叶片泵轴面流道的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简要论述了离心泵轴面流道的设计思想、设计目标,首次从几何描述体系这一新
“将全区243个司法所都建成标兵司法所,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中发挥更大作用。”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刘慧在调研银
机构是机械装备主要功能的载体和核心,是机械装备拥有良好性能的关键。机构的创新设计是发明机械装备的基石,是研制出性能优良、功能升级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机械装备
目的探究芬太尼于布托啡诺对吗啡不耐受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吗啡不耐受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1
针对科技查新工作,从操作流程规范入手,详细分析了影响科技查新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方法。旨在通过优化查新点、检索词、检索式等来提高科技查新的质量,为我国科技项目的
由于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界面行为已经成为精微机械领域中的关键性基础问题,其导致的界面粘附失效是精微机械中最常见的失效模式之一。本论文针对精微机械的典型粘附失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