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矮病品种抗病性鉴定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991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黄矮病由蚜虫专化性传播的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侵染引起,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随着小麦品种资源的更新换代,筛选抗耐病品种同时选用植物源无污染农药防治小麦黄矮病对于各地小麦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于2011~2013年间利用人工接毒的方式田间鉴定了264份小麦品种及种质资源对小麦黄矮病的抗性,使用病情指数确定品种及种质资源对黄矮病的抗性水平,并进行了发病率及小麦产量影响的调查。同时,对植物源无污染农药多羟基双萘醛(Polyhydroxy dinaphthaldehyde, WCT)进行了小麦黄矮病大田防治药效试验。试验结果如下:采用了堆测法进行品种抗病性鉴定,发现:品种00中13、中4、西农979、临优21号、878、H9020-17-25-6-4、M8657-3和H9015-17-4-4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8.9、9.7、16.3、21.1、21.1,22.2、23.7、22.0,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荔高6号、偃展4110、新麦13、豫麦49、徐麦856、金穗1号、中国春、7182病情指数分别为68.9、55.2、58.5、53、55.2、51.5、55.8、53,均高于50,表现为高感;其余供试材料病情指数在25~50之间,表现为感病。红须麦、豫麦34、小冰麦和晋麦47初期表现为感病,后期则出现了恢复现象。通过千粒重比较,发现抗病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感染BYDV后,对小麦的产量影响有很大差异,抗病性强的,产量损失少,反之,产量损失多。以小偃6号为供试品种,返青拔节期将BYDV接种于小偃6号上,喷施WCT水剂5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阳性对照)和清水(阴性对照)后,于小麦灌浆期统计发病率、病情指数、小麦株高和小麦黄化叶片率,结果发现植物源农药WCT水剂对小麦黄矮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应用于生产防治中。
其他文献
行人再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能够在跨域监控系统中识别和跟踪不同的行人,对于刑侦探案、流量分析、寻找丢失的老人和儿童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行人再识别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随着卷积神经网络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端到端的行人再识别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研究子类。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行人再识别任务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缺乏大量的训练数据,当前收集到的数据与真实数据的时空分布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和深化毛泽东著作版本及其当代意义的研究,2019年7月26日—28日,由全
以江西省中央财政森林抚育复位样地、重点样地和参与补贴政策的林场职工及林农为研究对象,采取固定样地监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抚育补贴政策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逐渐深入发展以及课程学习全球化趋势在中国的进一步渗透,国际课程在我国国内高中开设的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随着国际课程引入到越来越多的高中,国际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世界步入了信息时代,软件应用技术的更新换代、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使企业深刻的认识到走信息集成化道路
文化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全局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农村文化建设属于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部分,对农村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些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
河南油田原油具有浅、薄、稠、散和小等特点,地面采出液物性较差,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密度高、粘度大,携砂量大,脱水一直非常困难,特别是携砂量大,容易造成设备堵塞是困绕生产
针对中国北方地区越冬期高海拔低温区温室大棚设施种植利用河流地表水进行灌溉这一客观现实,实施了越冬期实地河流地表水、潜水井水温、蓄水池水温、温室大棚内升温池水温以
随着城市发展的日益加快,人们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因此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抑郁症,这为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目前对抑郁症诊断还缺乏定量的生理指标,大多依赖于患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infectious bronchitis)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引起的传染性疾病。IBV易变异、血清型众多及其组织嗜性多样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