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P-1参与下颌功能前伸过程中髁突软骨增殖的实验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angc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下颌髁突作为颞下颌关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功能性前伸后其骨改建过程及稳定性是研究的热点。髁突的生长与外界机械刺激高度相关,髁突软骨细胞在受到外界相关因素刺激,尤其机械应力刺激后,经过相应的信号转导,表现出细胞增殖,分化,程序性死亡等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然而,相关细胞因子是如何调节软骨生成及软骨内成骨,完成骨改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DMP-1是一种属于小整合素结合配体N端连接糖蛋白(SIBLINGs)家族的非胶原蛋白,作为矿化因子,参与硬组织的矿化,在软骨细胞和骨细胞中均有表达,是软骨和骨必不可少的特异性标记产物。近年来发现机械应力刺激后骨细胞中DMP-1出现适应性表达,DMP-1作为转录因子参与骨改建引起关注,下颌骨形成、发育和改建与DMP-1基因的表达有密切关系,并且其可能作为候选基因调控下颌骨和髁突软骨生长发育。同时,PCNA只存在于增殖细胞和肿瘤细胞中,是细胞增殖活动的标志之一,能有效的辅助反映软骨细胞增殖功能。本实验采用组织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大鼠下颌功能前伸过程中髁突软骨内DMP-1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及PCNA的表达,以探讨DMP-1对功能矫治前伸下颌过程中髁突骨改建中软骨增殖的作用,为临床上骨性II类错He患者骨骼矫形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4周龄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70只,体重约90克,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将大鼠随机等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内根据实验周期(1、3、7、14、21、28和35天)分为7组,每组5只,共14组。实验组将自制下颌前伸斜面导板矫治器利用3M玻璃离子粘接剂粘固于大鼠上切牙,选用合适型号的橡皮圈经鼻上颌复合体与两侧口外弓连接,使得斜面导板获得稳定的固位,将大鼠四肢用医用橡皮膏紧紧包裹,有效地防止大鼠前爪对装置的破坏以及对面部组织的伤害,矫治器全天24h戴用;对照组不做任何实验操作。所有动物均以软食饲养,自由饮水,同环境下饲养至实验结束。实验后1、3、7、14、21、28和35天分别取材,常规固定,脱钙,脱水,包埋。石蜡切片后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髁突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MP-1和PCNA的表达,采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评分,以IHS值表示染色强度。所有数据结果均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分析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组DMP-1和PCNA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大体观察实验组SD大鼠下颌处于适度前伸状态,上下颌前牙呈对刃或者略反He关系,摘除矫治器后,下颌不能后退。而对照组SD大鼠前牙覆盖约3mm。2组织学特点下颌骨髁突具有独特的层域化分带,从表面向深部大致可以分为四层结构:纤维性关节表面带、多细胞带、纤维软骨带、钙化软骨带。对照组:显微镜下可见一层纤维组织(关节盘)包绕在髁突软骨的表面,髁突软骨的前部最薄,后部最厚,随着时间的推移,髁突软骨出现增龄性变化,软骨的中部及后部变化更为显著,纤维性关节表面带和多细胞带变化不明显,而纤维软骨带减少变薄较为明显。实验组:在同时间点下,可见大鼠髁突软骨的厚度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尤其是后部更为明显,前部厚度变化不明显,未发现病理性改变。多细胞带、纤维软骨带的细胞层数增多,肥大软骨细胞的细胞体积增大,胞外基质增多。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阴性对照组(PBS代替一抗),显示无阳性着色。对照组髁突软骨细胞中,DMP-1主要在纤维软骨带表达而且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第7天到第14天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3天,髁突软骨中DM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IHS=44.67±3.05,与对照组IHS=10.33±0.58有明显差异(P<0.01);第7天时,实验组IHS=50.67±7.02阳性表达持续增强,与对照组IHS=10.67±1.15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第14天,实验组IHS=85.67±4.51,DMP-1的表达达到最高水平,与对照组IHS=10.67±1.53及实验组第7天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第21天,实验组IHS=42.67±10.07,DMP-1阳性表达细胞开始减少,但与对照组IHS=10.00±1.0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直至第28天,实验组IHS=16.67±1.15与对照组IHS=10.00±1.00相比仍有明显差异(P<0.01);第35天,髁突软骨DMP-1蛋白表达回落至较低水平,实验组IHS=10.00±1.00,与对照组IHS=9.67±0.58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PCNA位于髁突软骨多细胞带和浅肥大软骨细胞层,实验组第3天起髁突软骨细胞中PCNA表达开始增加,IHS=49.67±13.50,与对照组IHS=7.33±1.15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第7天IHS=124.0±7.55,与对照组IHS=9.00±2.00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第14天PCNA阳性表达开始下降,IHS=108.33±8.50,但是与对照组IHS=8.67±0.58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第21天,28天,35天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DMP-1与PCNA的相关系数为0.82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 DMP-1参与大鼠下颌前伸过程中髁突软骨适应性改建,促进髁突软骨增殖和软骨内成骨。2 DMP-1可能参与了大鼠髁突软骨骨改建过程中机械应力-生物学信号的转导过程。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通过对带有门限变换函数的基因算法的研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的门限值和门限宽度的选择方法.通过对算法思想的应用和计算机模拟,分析这些方法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并指出在我们
期刊
近年来,随成人正畸患者的增加,临床中牙根暴露、牙槽骨吸收等牙周组织丧失的病人越来越多。牙周组织是正畸牙移动的基础,关系到矫治后牙列的平衡、功能和美观。因此,如何为此类患
期刊
目的:探讨羟考酮缓释片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期间放射性口咽粘膜反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选取4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参与试验,并随机划分为两
目的 本实验设计为在体外利用流体剪切力模拟咬合创伤,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给予不同浓度的FN,在不同时段测量HPDLF的COX-2 mRNA表达量,以期模拟HPDLF在口腔内,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