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试管微嫁接技术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hgs06126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枣疯病是枣树生产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传染性病害,试管微嫁接技术为抗病品种的筛选提供了新方法。本试验以婆枣组培疯苗为砧木,冬枣组培苗为接穗,对影响枣试管微嫁接的各个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建立了完整的枣试管微嫁接体系。此外,建立了南京大木枣(高抗枣疯病)、星光(高抗枣疯病)、铃枣(感病品种)的快繁体系,并以其为接穗,婆枣组培疯苗为砧木,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微嫁接体系对枣疯病抗病诱导及抗病种质筛选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接穗品种快繁体系的建立 采用冬季休眠枝水培获得的外植体可有效降低染菌率。南京大木枣和星光的最佳启动培养基相同,为MS+BA0.2 mg/L+IBA0.1 mg/L;铃枣的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BA0.4mg/L+IBA0.2mg/L。铃枣和南京大木枣的最佳增殖培养基相同,为MS+BA2.0mg/L+IBA0.5 mg/L,增殖系数分别为2.8、2.3;星光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1.0 mg/L+IBA0.2 mg/L,增殖系数为2.4。 2 微嫁接砧木的获得 为了培养适于微嫁接的砧木,将婆枣疯苗在MS+IBA2.0mg/L的培养基中培养40d,丛枝症状减轻,节间伸长且均匀,茎粗增加,可降低微嫁接的操作难度。 3 枣微嫁接体系的建立 本试验主要从培养条件、砧木接穗的预处理、嫁接方法等方面对微嫁接技术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所建立的微嫁接体系进行枣微嫁接最高成活率可达83.3%。 3.1 培养条件:适于枣试管微嫁接的最佳培养基蔗糖浓度为50g/L;最适pH值为6.0;最适培养温度为28℃,用棉塞加单层封口膜保持接种瓶内的湿度可有效提高微嫁接成活率。 3.2 砧木接穗的处理方法:嫁接时,接穗为2~3cm的不带茎尖的茎段有利于嫁接成活率的提高;砧木带叶片接穗不带叶片,有利于嫁接成活率的提高;砧木接穗采用激素浸泡法(0.5 mg/L GA3浸泡处理10min),可有效提高微嫁接成活率。 婆枣疯苗在1/2MS+IBA1.5mg/L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最高,为85.6%,而用生根的砧木不利于嫁接成活率的提高。 3.3 嫁接方法:采用改良劈接法嫁接,接口用锡箔绑缚,直立放置到培养基中的可有效提高微嫁接成活率。 3.4 抗氧化剂PVP不能降低枣微嫁接时的褐化率。 4 抗病诱导与抗病品种筛选初步探索 以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的婆枣疯苗为砧木,冬枣组培苗(感病品种)为接穗进行微
其他文献
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u)是地域性较强的优良品种,果品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价格为普通梨的两倍,前景广阔。近年来由于生产管理不规范等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灾害频发
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或microsatellite,简称SSR),是一种新的DNA标记方法,因其具有保守性、高多态性、共显性等特点深受广大研究者的青睐。基于微卫星研究在李上仍然有
为了探明硒对植物盐害的缓解作用,本试验以盆栽生菜(品种为日本凯撒)为试材,采用硝酸钙供盐和Na2SeO3供硒的方式,在温室内设置9个处理,CK(对照)、CK1(2.5‰盐)、T1(2.5‰盐+0.6 mg.
针对国产机载激光雷达测深系统海陆波形分类识别的需求,基于多通道海洋激光雷达波形数据的特点,通过提取多通道波形的特征参数,采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构建分类模型对海陆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