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煤塌陷区作为城市的“伤疤”,严重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与景观风貌,制约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当前,国内对于其治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和景观规划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某些不足,主要体现在治理模式缺乏创造性和多元性、不够重视景观生态效应和治理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缺乏从前期生态修复到后期综合运营开发的系统性探索。鉴于此,本研究以城市双修为切入点,选取淮北市朔西湖片区作为实证研究,探索城市双修视角下的采煤塌陷区规划应对策略。本研究首先总结相关基础理论,梳理城市双修和采煤塌陷区相关研究综述,并通过相关规划实践研究,探讨采煤塌陷区的规划借鉴思路。其次,阐述采煤塌陷区的现状,包括其分类、特征和问题以及治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引入城市双修,并在前面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借鉴的基础上,拓展城市双修内涵,提出城市双修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采煤塌陷区现状特征及问题,提出其规划目标和规划原则,并结合城市双修内容框架,提出采煤塌陷区规划双修策略体系。其中生态修复策略包括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自然生境修复两个方面;城市修补策略包括拼贴功能网、交通体系重构、实现动能转换、配套设施完善、特色空间塑造、文化重塑和修复治理机制七个方面。最后,本研究结合淮北市朔西湖片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在对该片区现状分析评估的基础上,以前文规划策略框架为指引,提出具体的双修策略,以验证城市双修应用于采煤塌陷区规划的实践价值。城市双修视角下采煤塌陷区规划策略研究将采煤塌陷区规划与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相结合,以实现采煤塌陷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提升,促进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健康。本研究为新时期采煤塌陷区治理及所在城市转型更新提供新的理论支撑,为采煤塌陷区规划提供科学指导。图[46]表[14]参[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