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络合反应分离痕量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来源 :武汉化工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临界CO2络合萃取是脱除重金属离子的一种清洁高效的方法;CO2具有临界温度近于室温,临界压力低,无毒无害,化学稳定性好,对产品无污染等优点,因此该技术特别适用于食品和药物方面。   本课题针对食品、医药、化工产品、试剂等存在痕量重金属的普遍问题,采用了超临界CO2络合萃取法在适当的条件下除去其中的重金属。首先探讨了络合剂(TBP、DDC、8-羟基喹啉、四丁基溴化铵)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测定了其在温度为303.15k、313.15k和323.15k,压力为8.5~25.0MPa条件下的溶解度,并根据溶剂化缔合理论,相平衡规则及高压对溶剂化平衡的影响建立了溶解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本模型对这几种物质溶解度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用chrastil模型关联实验值,结果发现,本模型计算的精度远高于chrastil模型关联的结果。   在上述基础上,以DDC和四丁基溴化铵按质量比1:1混合作为复配剂,研究了影响超临界CO2络合反应分离痕量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因素。以乙醇为提携剂,考察了络合剂种类及用量、乙醇用量、温度、压力、萃取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络合剂对不同金属的萃取效果有明显差异;乙醇用量的增加也会对三种金属的萃取效果有所影响,但不明显;温度在323.15K时,三种金属离子总的萃取率可达到80%以上;在非溶解度制约阶段,单纯增加压力没有明显效果;萃取时间比萃取压力更为显著,表明络合反应控制着该过程。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加入乙醇作携带剂,温度50℃,CO2流速13L/h,压力20MPa,萃取时间90mi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与四丁基溴化铵复配物用量为样品质量的2%,此条件与单因素实验确定的最佳条件基本一致。   实验证明,超临界络合反应分离痕量金属离子的过程中,络合反应是该过程的控制步骤。本文通过对超临界络合萃取物基本特点的分析、实验结果及其图形的分析,得出了萃取乳酸钙中的重金属离子的动力学模型。
其他文献
本文合成了两种山梨醇单缩醛型低分子量凝胶因子2,4-(3,4-二氯苯亚甲基)-D-山梨醇(DCBS)和2,4-(3,4-二甲基苯亚甲基)-D-山梨醇(DMBS)。对于凝胶因子DCBS的混合溶剂效应的研究发现,DCBS能溶解在乙醇溶剂中,而当向体系中加入一定体积分数的甲基环己烷时,能形成稳定的凝胶。SEM研究表明混合溶剂组成会改变聚集体的微观形貌,并与呈现的宏观凝胶能力变化相一致。FT-IR和XRD
2,3,5,6-四氯吡啶可制备各种各样生物活性高、毒性低的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其中,2,3,5,6-四氯吡啶经碱解得到的3,5,6-三氯吡啶-2-酚与乙基氯化物反应可合成高效低毒的农
利用本实验室筛选的绿色木霉MJ1固体发酵产物,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G-100凝胶柱层析、DEAE FF弱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快速蛋白液相色谱系统(FPLC))一系列分离纯化技术分离纯化出一单一组分一内切β-葡聚糖苷酶,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该内切酶的相对分子量约为64.7KD。 分离纯化出的内切β-葡聚糖苷酶的比活力提高了28.6倍,回收率为19.7%。酶学试验研究表明
催化裂解反应通常所用到的沸石分子筛、离子液体等催化剂由于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致使其裂解产物较杂且含量较低,而催化裂解木质素要想得到较佳的产物分布及较高的产物含量,制备较大孔径以及酸性适宜的分子筛催化剂是关键。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具有长程有序性、结晶度佳、孔道分布均匀的微-介孔分子筛,并探究了其对木质素裂解反应产物的影响。以N-甲基咪唑和四甲基乙二胺为前驱体,向其结构中引入三嵌段共聚物F_(127)(M
学位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不同的溶剂(水、非水极性溶剂、CO2、离子液体等)中随着其浓度的变化存在不同的分子形态,因此表现不同的作用。本文通过电导法研究了三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
膨胀石墨是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非碳质反应物插入石墨层间,形成石墨层间化合物可膨胀石墨,可膨胀石墨经过高温膨胀而得到的一种疏松、多孔、质轻的物质
本论文研究了不同浓度氮、磷培养的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对隆线溞和发头裸腹溞生长生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1)随着培养斜生栅藻的氮、磷浓度的增多,隆线溞和发头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