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隔震耗能支座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12345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结构控制中,隔震是减轻地震灾害的一种有效方法,一种性能优良、合理有效的隔震耗能支座能够大大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结构的安全度,实现传统抗震结构所不能达到的抗震效果。然而目前情况下,已有的隔震耗能支座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随着隔震耗能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良好性能的新型隔震耗能支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软钢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钢材,利用软钢的特殊材性,即屈服强度低而变形能力强,目前各国专家学者已开发研究了多种软钢耗能装置。然而,这些耗能装置都是应用于上部结构的耗能减震,目前还未将其应用于隔震耗能支座。基于隔震耗能支座节点的设计要求和软钢耗能装置的耗能原理,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隔震耗能支座——软钢隔震耗能支座,利用软钢剪切屈服后弹塑性变形耗能,本文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探讨性试验研究。 结合已有的软钢耗能装置,本文提出了软钢隔震耗能支座的构造方式——由上联钢板、翼缘板、腹板及下联钢板组成。通过简化软钢隔震耗能支座翼缘板及腹板的计算模型,本文得到了保证支座翼缘板及腹板局部稳定的宽厚比计算公式。 本文运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nsys模拟了软钢隔震耗能支座的低周反复加载过程,结果表明软钢隔震耗能支座具有良好的滞回耗能性能,且滞回耗能稳定。影响软钢隔震耗能支座耗能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支座腹板的宽厚比、轴压比及高宽比,其中腹板宽厚比对支座耗能性能的影响最为明显,较小的宽厚比能够有效地延缓和抑制腹板的屈曲变形,有利于发挥支座的耗能性能。双线性刚度模型能够很好地反应软钢隔震耗能支座的刚度变化,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软钢隔震耗能支座屈服后的刚度折减系数及在最大荷载时的等效阻尼比。 本文通过对软钢的材性试验,验证了软钢具有良好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屈服后应力增长平缓而延伸率比较大;同时软钢具有优良的焊接性能,能够与普通钢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本文对两个软钢隔震耗能支座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软钢隔震耗能支座具有较好的滞回耗能性能,滞回曲线较为饱满,无捏拢现象;试验中软钢隔震耗能支座翼缘板在焊缝附近被拉断,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较为吻合。 最后以一栋五层钢框架结构为算例,分析比较了非隔震耗能结构与采用软钢隔震耗能支座的隔震耗能结构在多遇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多遇地震还是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软钢隔震耗能支座都表现出了良好的隔震耗能能力,有效地降低了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验证了软钢隔震耗能支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隔震耗能支座。
其他文献
蜂窝钢梁能够节约材料、便于管道穿越,具有截面形式合理、抗弯刚度大、承载力高、通透美观和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故有推广应用价值。但蜂窝梁不是符合平截面假定的经典梁,其设计
学位
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果设计得当,施工质量可靠,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当上述条件不满足时常会因为钢筋的锈蚀而影响结构的使用性和耐久性。为了解决钢筋的锈蚀问
随着楼盖结构跨度的增大,由于人的正常活动引起的楼盖振动问题逐渐在实际工程中表现出来,故研究楼盖振动舒适度问题,对于提高楼盖的抗振性能以及解决楼盖振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板柱结构作为一种无梁结构体系,楼面荷载直接从楼面由柱子传给基础,房间分隔灵活,可降低层高,是一种合理有效的结构方案,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受理论基础、工程实践水平、
本文通过5个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设计的配置HRB335纵筋的框架顶层端节点循环加载试验,验证了现行规范中框架顶层端节点采用柱内搭接方案时的抗震性能,
采用穿孔爆破法对露天矿山进行采掘生产,是现阶段露天矿开采的主要方式。频繁的集中爆破作业产生的冲击荷载,促进原有微裂缝的迅速扩展贯通,并诱导新裂缝滋生,对周围岩体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管理理论必须更新和变异,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必须从传统的“3”要素管理提升到“5”要素管理,即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各类突如其来的城市灾害频频发生,城市交通系统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各类灾害,是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全年天气中不利天气占15%以
软土路基的工后沉降和路基稳定除与土体性质、排水条件、地基处理方法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施工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有关,如加荷等级、加荷速率、荷载分布、预压方式及时间等,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