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ei_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中国确立了“创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机制,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并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承载力理论、协调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低碳经济理论和生态文明等相关理论,为评价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先对现有的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方法与模型进行客观评述,再分别科学合理地选取了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五大功能区为例,对五大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估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较为全面、系统地评述了国内外现有的评价方法、模型和指标体系后,本文提出了较适宜的方法与模型,对重庆市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性分析,了解重庆市当前的生态安全状况后,再对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综合评价。在深入研究了国家生态文明城市、低碳经济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指标体系后,结合现有的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两大子系统,分别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共16项指标,其中包括环境类指标8项,社会经济类8项,最后利用SPSS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  (2)本文在对重庆市生态承载力的定性分析中,主要引用了蓝洋,姚建等人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可持续性动态测度与分析》中测评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结论,结果表明,随着重庆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增强,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建设,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自然保护区建设,2008~2012年重庆市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处于上升状态,但人均生态赤字也逐渐的缓慢上升。这样的趋势说明,重庆市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超过了其生态环境系统本身能够承载的安全范围,使得生态环境系统趋于不稳定的状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步伐。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快区域生态经济建设等措施,在促进重庆市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本文选取2008~2012年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08~2012年期间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和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均呈上升态势。2008~2012年期间,都市功能核心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由0.37上升至0.60,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由0.33上升至0.64;都市功能拓展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由0.29上升至0.49,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由0.32上升至0.63;城市发展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由0.18上升至0.45,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由0.30上升至0.60;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由0.13上升至0.43,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由0.31上升至0.61;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由0.17上升至0.44,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由0.31上升至0.62。由此看出,重庆市在向“十二五”规划的过渡期间,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升。  (4)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表明,2008~2012年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均在0.30至0.60不同程度的变化,并逐年上升。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出相对比较稳定的上升态势。但在此期间耦合协调度的等级却存在差异:都市功能核心区的耦合协调度由0.42到0.61(即由濒临失调到初级协调),比其他四个区相对高点,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及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都是由轻度失调的等级,在逐渐得到改善之后,达到了勉强协调的程度。由此,重庆市五大功能区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各个区域内部的协调发展,还要区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步伐一致,才能实现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5)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以及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突出区域特色及功能建设,建立错位发展机制;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城市;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改善环境的质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重庆市五大功能区战略规划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其他文献
  为创新电梯安全监管模式,快速便捷地实现基于风险的电梯监督抽查分级筛选工作,在统计分析大样本电梯检验数据库信息的基础上,利用风险评估及数理统计等相关知识,提出以电梯使
  为降低长期服役电梯运行风险,从电梯关键部件出发,在电梯故障统计与故障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归纳电梯可能的危险状态,并将危险状态与各关键部件对应,形成以部件危险状态为特征的
会议
  设计了一种基于IVS/IOT可智能识别电梯(物)不安全状态和轿厢内人员异常行为并自动统计人数的新型电梯智能监控系统,给出了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结构简图、框架图。以视频采
  为了保证电梯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延长电梯制动器的使用寿命,采用多传感器检测方法对电梯的制动器进行多点、多方位的数据检测,同时采用人机界面技术对各项监测数据进行现场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由激光散斑术发展而来,是一种基于数字摄影技术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方法,现已发展应用于多个领域。在土木工程测量中,以其非接触、高精度、全
  本文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电梯安全监察工作,对电梯维保公司的故障数据从故障危害度方面进行FMECA分析,找出电梯管理的薄弱环节以提高电梯安全性。最后分析了影响国内电梯可
  在电梯的运行过程中,电梯轿厢的振动影响着电梯承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国际上对于电梯振动的评价一般分为平稳运行阶段和起制动阶段。本文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分别建立了电
  电梯的运行量动态参数是指电梯使用年限、运行次数、运行时间、运行里程数量。掌握电梯运行里程量是管理、检验、维保电梯工作向层次化、精准化、科学化目标发展的基础。
  电梯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间距过大时,会对乘客、维护保养人员以及检验人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国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检验此项
冷弯薄壁型钢桁架-轻质砂浆组合楼盖是通过在冷弯薄壁型钢桁架间填充一定厚度的石膏基轻质砂浆并在面层浇筑自流平砂浆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组合楼盖。这种新型组合楼盖与传统冷